二战苏德战争,为何苏军的作战反应滞后防御
有人提出,二战德国闪击苏联,苏军早有防御方案,为何战争打响才批准实施?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一方面,苏德之间存在着相互利用又相互提防的关系,导致苏军的防御方案是被动也是比较消极的;另一方面,苏德战争打响后,苏军的防御设施和作战预案落后于德军的闪击战,导致苏军的反击大打折扣。
首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相互利用各取所需,苏军的防御方案不仅被动还比较消极。从战后总结的角度看,苏德战争打响以后,苏军起码在两个方面反应比较慢,一个是苏军统帅部和斯大林仍然怀疑这是德军小规模的袭扰,对德军发动的闪击战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另一个就是苏军反击后效果太差,重要原因就是防御设施落后,硬件建设滞后。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德国在发动二战前,摸准了苏联的脉搏。有些人疑惑,阿道夫上台以后迅速扩大了德国的军事力量,还频繁在兼并奥地利和捷克这些军事行动上试探英法苏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最终在闪击波兰前一个星期的关键时刻,与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德国都打到家门口了,难道斯大林看不出来这里面有问题吗?
实际上,斯大林心里清楚得很,之所以同意与德国签约,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德国开出了天价大单,出让东欧利益,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到好处为什么不要呢?另一方面,斯大林准备先把经济搞上去,更重要的是,当时苏军的作战实力和雄厚的战争潜力,根本没想到德军会蚂蚁啃大象。
从这个层面讲,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以后,苏军随即也开进了波兰,在随后的不到两年时间内,苏军将原先老的斯大林防线向西移动,准备建立一条新的更先进的筑垒地区。苏德战争打响后,德军遇到的第一个坚固堡垒就是苏军新建立的布列斯特要塞,虽然苏军在这里顽强阻击了德军的进攻,但其它防御设施并不健全。新的防线没有建设好,老的防线又拆得七零八落,导致德军在一周时间就占领了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一个月就占领了斯摩棱斯克。
从这里不难看出,一线防御工事尚且如此不堪一击,何况在作战思想上根本就没引起足够重视,所以在战争打响后,苏军统帅部在24小时内接连下达了三道反击命令,但不是通信不畅就是德军比命令来得还快,这是苏军的作战预案不切实际或者对德军发动闪击战判断失误造成的。
其次,战争打响后,苏军反应滞后,斯大林的个人意志代替了苏军统帅部的集体领导。如果说战争打响时,苏军新建立的斯大林防线没有建好,导致德军装甲进攻如入无人之境,那么,德军占领明斯克以后,苏军统帅部和一线指挥员的反应仍然滞后于对战场形势的判断,就太不应该了。这里面除了斯大林不清楚前线情况外,西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指挥失当也是重要原因。
有人或许疑问,年德军占领西欧又对英伦三岛实施空袭以后,苏军难道不知道德国会对苏联动手吗?当然知道,年12月,苏军总参谋部还专门以德军为假想敌,组织了一次首长机关战役演习,朱可夫扮演的蓝军就是后来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进攻的路线,甚至打法上与德军的钳形攻势也差不多,但扮演红军的巴甫洛夫不仅防御失败了,还对演习结果不以为然。
而且,当德军事先通过各种方式向边境集结兵力时,从各个方面传来的情报都指向了德军马上要东进,但斯大林对这些情报都束之高阁,甚至认为有些情报是西方国家故意放水,是诱导德军祸水东移。
通过上面的分析看出,二战爆发前,当德国在西欧与英法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苏联和斯大林不可能袖手旁观,不管苏军有没有制订坊间传闻的大雷雨计划,也不管苏军作战预案是否符合战场实际,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战争打响后,苏军的反应是滞后的,起码在作战指挥上,斯大林在基辅包围战以后,才把指挥权交给了朱可夫,此时,苏军部署在西部边境的00万精锐基本都拼光了,古德里安指挥的第2装甲集群也已经兵临莫斯科城下了。
更多资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