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参长老在我们历史上,古德他们证实,佛没

(点击图片查阅视频)

我们上来讲始觉,始觉这一段论文讲完了,我们以下解释本觉。本觉随着染的分别而产生了不觉,在不觉当中生了两种的境界相;生二种相,这叫境界相,跟本觉不相舍离。本觉随缘,随染净之缘生起了二种相。哪两种相呢?云何为二,征启的意思。一者智净相,二者不思议业相,这都是标题。本觉随着染的分别因缘,生出两种相。哪两种相呢?一个智净相,一个不思议业相。但是这两种相跟本觉不相舍离的,染依着净而生起的,这两种相就是起惑造业。破了惑,销灭了业,那又恢复了本觉的清净本觉相,这样令我们生起明白我们的心。依着马鸣菩萨所给我们的启示,我们依着这种启示能生起来你大乘的信念,相信自己的真心的本觉义,相信你自己。问:有信心没有?我们的答覆都是有信心,但这信心怎么信的那就有问题了。因此你必须要通过学习知道了,知道我们本具的清净的妙明真心,随着染法的缘生起了一种意念;这种的意念把它说成两种相,它跟你这个本心是不相舍离的,来解释这种的意思。解释这种的含义又分了两种,一个叫智净相,一个叫不思议业相,以下就一个一个解。智净相者,谓依法力的熏习,如实修行,满足方便。哪两种相呢?一个智净相,一个不思议业相,就是业相。先解释这个智净相。这个智净相是依着法力,能依着法力修行的这些众生,把自己内心本具的那个妙明真心作为一个内熏的因,佛法僧三宝这个法作为外熏的缘,因能生起缘,缘能促成。假三宝熏习的力最,就是你学佛学法学僧。因为僧人传达法,法是佛所说的法,三宝是一体的。依着三宝作为恢复你妙明真心的外缘,依着这种力量来熏习,使你再能生起来清净的信心,内外相熏。这时候能断你根本惑,转无明为明,从不觉当中产生你的始觉智,这个智就叫智净相,能够观你原来本具的妙明真心,就是本觉。依着佛的教授教导,你再兼修六度行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不是六门你具修,你依着一门修都可以。照这样的来修习,就是你从初开始,现在依看本觉而产生不觉,依着不觉而有始觉,就是与始觉和本觉,本觉的内熏,始觉的外熏,能来对治你的无明。大概是住、行、向这些菩萨,三贤位的菩萨都是依着这法来熏习的。如果登地的菩萨,他就正修六度了,不是兼修了。正修的时候就是能够证得真如理,这是指地上菩萨说证得真如理。所以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叫地上的菩萨。无明是一分一分的破除,法身是一分一分的显现,这时候再起修叫如实修行。如实修行就是乘真如的本体、乘本觉智而修行,叫如实修行。满足方便是度生弘法的方便善巧智,就是六度万行修行圆满了,六度万行是方便,修行圆满你就成就佛果了,福慧两足牌。这是解释这个智净相,依着这个法力熏习,如实修行,满足方便。和合就是我们那个八识,我们经常说八识是真妄和合的。真妄和合的,这个是个什么相呢?无明相。因为这个无明相依染法说,一念不觉生三细,就是无明。以下就开始要讲了,业相、转相、现相。现在说破这个,灭这个相续的心相。相续心相是什么?就是我们那个第七识未那、眼、耳、鼻、舌、身、意,前六识加七识,销灭这个,使你这个妄想心不让它相续。破和合识,和合识是真妄和合的。这个要破它的妄分,可不是破真分。真分也破不了,真分是不可破的。正因为破妄,才能够显你真正的本来的本觉。我们经常说三德,这个就叫法身德,显现你法身德。破,用什么来破呢?用智,就是前头智净相来破。因为你的智淳净了,能破这个和合的妄分,这个显现了就是你法身德。经常我们说三德,这个就叫法身德。那个智淳净相就是般若德。法身德跟般若德,这个所显的是果上的智净相。这一段是讲智净相。这有个问题,若是这样讲解的话,起信论它有辩论的意思,此义云何呢?前面所说的生灭跟不生灭和合,就叫阿赖耶识。现在要破这个和合识,破是都把它们破除了,那不是真妄都破了吗?妄是虚假的,真是不虚假的。但是你破这个和合识,真妄一起不是都破了吗?征启的意思是这样征启的。以下就解释了,妄不是真。解释的时候就是妄不是真,破妄是正为显真才破妄,并不是把和合识的真分也破了,不是这个意思。一切的心识之相皆是无明。但是无明是不觉了,不觉可是依着本觉而生起的,它没离开觉性,它是不可坏。既然是不可坏的,那你破妄显真的时候,不但是不破真,而且还显真。破是因,给真做障碍的,是破这个的。你一切的心识之相,心也好,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这七识,是指这个说的。心识之相,一切现在说都是无明。无明不离开觉性。觉性是不可坏相。因为就用真如的法来回答这个问的,以下要讲三细六粗之相,业相、转相、现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业系苦相,这些三细六粗之相全都属于无明的。无明本身也没有相,它是依本觉而起的迷,迷了产生的幻有。幻有非有,幻化的,这我们都懂了,幻化就不真实的。但是这个幻化依着什么起的呢?它是因着觉性而起的。因看觉而产生的不觉。若离开了本觉,那个迷从何建立起来吗?就是妄是不离真的。妄不离真,假这个意义来说这个和合识,真妄和合是假这个意思说的。真的还是真的,所以它不可坏。妄不是真的,所以它是可坏。又能坏个什么呢?它是幻化的,明白了就是了。可坏、不可坏这是在名义上这样来说,使你学习能够有入处。说真妄和合了,两个必须同等的才能和合。两个不同等。妄无自性,说它可坏的。真随缘了,它随缘,它还不变,所以说不可坏。一切心识之相,全是无明。无明之相,不离开觉性。说这个,说坏也可以,说不可坏也可以,说非可坏、非不可坏都可以,假名安立的。懂得这个含义,就知道真是永远不可坏的,妄永远是没有的,虚幻不实的,说个坏,标示这个能可以把它销灭掉,也能可以转化的;转化它没有了,幻化本身就没有了。马鸣菩萨恐怕我们不懂得这个含义,未来众生不懂得,假个比方来说,如大海水,它是因风吹动的就有浪了。因风才起波浪,它才动。你说是风吹的吗?还是水自己动的吗?无风不起浪,那当然是因风而显现的。风相跟水相,离开水相,你看不见风了。风是不可捉摸的,是无相的。水相风相不相舍离的。水本身它不是动性,风止了、灭了,动相也没有了。因此来形容这个本觉义跟无明义,动相则灭了。但是水的湿性,湿性是不坏,湿性不随着这个。风止,浪息。风动,浪起。风动,浪起,湿性也如是。浪止,风息了,湿性还是如是。这形容着本觉义不可坏。如是众生的自性清净心,因无明的风动,心与无明俱无形象,不相舍离;但是心非动性。若无明灭,相续则灭,智性不坏故。这是假大海的水比喻这个心性,前头说的是法,大海水这个比喻是喻,法喻和合了,来形容我们本来具足本觉的自性的清净妙心是清净的,大海水就形容大海水,因为无明的风动,假这个因风动而浪起了。因无明动,而你的真性隐没了。不是销灭,是隐没了。风是比喻,比喻这个无明的法的意思。无明动,清净心生起了粗细的九相。因为风动,这个浪才有大浪小浪。因为无明,而使这个本觉因无明而产生的九相。咱们现在想找一个无明什么样子,没有的。就像咱们昨天讲那个譬喻说烦恼从何起,无明从何起?何者是无明?他骂他这么一句话,他一生起烦恼,这就无明从这起的,这就叫无明,这都没有形相可得的。所以心跟无明没有形相可得的。因为这两种,本觉心咱们本俱的,咱们现在迷了。就是无明,咱们现在还没到这个境界,还不能认识无明。咱们是在三细相的业系苦,这是九相最粗的相。就像水和波那个比喻,就明白这个含义了。因为无明风动,心和无明没有形相可得的,但是它又不相舍离。但是心它没有动的性,无明灭了,那相续相就没有了,相续也就灭了。它本来具足的本觉的义是属于自性的,它永远不坏。例如我们一面大镜子,那镜子上落了灰尘太久了,没人去擦它,没人去管它,你照什么也不显现了。你把那个灰尘擦掉了,纤细微毫的现相都现出来。那尘垢就是无明,那个镜的本体就是识性,得这样来显。迷了,一念不觉;不觉那个迷了。无明跟本觉是不相舍离的。这两种相,咱们现在解释一种了,还有个不思议业相。什么叫不思议业相呢?依智净相,能作一切胜妙的境界。咱们讲大方广的时候,大是体,这个智净就是相大,所产生的一切胜妙的境界就是用大。这是三大。但是必须依体才能显现出相,依着相而显现用。这个用是依着相,相是依着体,三大一体。咱们经常说大是包括一切的,相跟用是依着大而生起的,拿什么表现这个大呢?相和用。这不思议业相是依着智净相,智净相就是体的相大,能作一切胜妙境界就是体的用大,体相用三大一体的,也就是一个吧!把无明、烦恼、人我执、法我执这些个惑业,把它转变成了智慧。这个大就是它本俱的法身。咱们讲三德的时候,这是法身德。把无明、烦恼、人我执、法我执一切都翻过来成了智慧了,叫般若德。这就是法身德、般若德。不思议业相依着智净相能作一切胜妙境界,这是把染转成净,咱们前头讲这个智净相。这是众生的清净心而显现的不思议业的作用,这是不思议业。胜妙境界,就是三德、六度万行。一切功德,就是佛的法、报、化三身德相。德相是什么呢?就是无量功德之相,永远如是,常无断绝;随众生的根,自然相应,种种而现,得利益故。前头是总说,以下是别说。无量功德之相永远如是的,常无断绝。把前头不思议业相,把它扩充扩大。佛利益众生都是不可思议的,不用你意识去揣度,这就说显现如来的殊胜的胜妙境界,显现他无量的功德之相。这是善的。那翻过来,恶的呢?所有众生一切罪恶烦恼生老病死苦,这都是一切众生的相,这是世间相。跟佛菩萨利他、自利、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是无量的功德德相,永远不断绝的。我们经常说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竖穷横遍含义;对于过去的无量众生、现在的无量众生、未来的无量众生,度生的功德也是无量的。但是随众生的根性不同,他哪一根就对哪一类的法相信,产生一些功德相,他自然相应的。诸佛菩萨的妙用是随顺众生的根器而来的,你的善根深厚者显现不同,你的善根浅薄者显现不同,这叫不思议业,这叫业相,就是不思议业相。它是与一切众生善根相应,这就是诸佛菩萨的智慧德相,就在众生心中显现的。广说太多了。总的来说,身业现相,佛是众生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什么相,他是契机说法的,现相也是契机的。一切时,一切处,他是同时显现的。就如释迦牟尼佛吧!咱们在地藏经就见到,地藏经的第二品,佛对地藏王菩萨说,我不是光以佛身示现在这个世界度众生的,应以何身得度者,佛就现何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释迦牟尼佛现的佛身是入灭了,他又现许多的身相,咱们不得而知了,咱们就不理解、不了解、不认识了,只认识佛现的那个释迦牟尼佛的佛身在印度入灭了。咱们认为释迦牟尼佛是入灭了,只就一个释迦牟尼佛说。但是在我们历史上,古德他们证实,证实什么呢?佛没有入灭。道宣律师,在唐朝的时候吧!咱们都知道弘扬四分律。道宣律师弘扬四分律的时候,他的智慧德相感得天人给他送供。天人送供,他问那个天人,他说:??????释迦牟尼佛入灭之后,现在又到哪里去度众生去了?又现什么身?天人听见就感觉这个问号很奇怪,天人说:你说哪个释迦牟尼佛呀?道宣律师说:我说的就是在印度降生的那个释迦牟尼佛嘛!天人说:没入灭啊!我来的时候释迦牟尼佛还在那说法华经呢!我们看见的我们所知道的了解的释迦牟尼佛入灭了,事实上是入灭了,这是世间现相。又有一次,窥基大师到那个道宣律师那去,去参拜道宣律师去。道宣律师就跟他说:我今天招待你是天人送供的饭。窥基大师就等着,等着天人送供来。等过了午了,天人没来了。第二天,天人又送供来了。道宣律师就问他说:唉呀!昨天你让我打了妄语,让我失信了。我请一位大德在我这供供斋,享受你天人供养。你怎么没来呢?天人说:昨天我来了,我来了进不来,光明无量,无量菩萨在这化身围绕着。我不知道你这是怎么回事?完了天人跟他说:你只是个阿罗汉,我只是个天人,那些大菩萨境界我们进不来了。这时候道宣律师才对于学教义的学翻译的才产生尊重想,那些大菩萨不讲究小知小见的这些戒律行持的事。从这些证明,证明什么?证明觉体之相是不可思议的。这个不可思议的业相,业就是作用,善业的作用。在地藏经上的第二品,佛跟地藏菩萨说,我不是仅以佛身来度众生,什么身都现。看着佛身入灭了,他现的别的身还在度众生。这样理解了不思议业相。这是佛的不思议业相。那些大菩萨咱们不说了,咱们说咱们这个不思议的业相,每个人都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业相,我们这几百人,每一个人有一个人样,他的动作,他内心的表现,表现在外体,这都叫相。但是不是德相,是业障相。业障相,什么相都有。这业有深有浅,我们这可能有四众弟子吧!咱们现在现的相各各不同,随他内心的境界相来显现,表现他身口七支。诸佛菩萨,我们说功德相无边不可思议。我们众生的那个业,我们经常爱说业,我们众生那个惑业相也不可思议。你看你发脾气的时候,心里生烦恼的时候,你自己不认识自己了,你那个相非常的难看。这个事实很多了。所以要懂得这个含义了,你就知道了不可思议有两种,有惑业的不可思议,有淳净的功德福德智慧德相不可思议,众生的业相很不可思议。咱们别光说人类了,你看水族馆,如果你看电视海洋生物,你看看那种相复杂得很,你说不出种类。染净都有两方面的。马呜菩萨为了显示这种意思,以下再加以解释。复次,就是再说,又的意思。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与虚空等,犹如净镜。这解释了。这个标题,下文自然就解释了。云何为四呢?哪四种大义。征启的意思,拿镜子做比喻。一者如实空镜。拿镜子,镜子是个比喻意思。远离一切心境界相,心的境界相,无法可现,不是觉照义。远离一切心的境界相,如实空镜是什么?形容着清净的本觉。所以依正二报十法界所现的粗相细相微妙的五阴境界相,这全是假的。清净的本觉如实空,如实空是什么?十法界粗相细相,依相;依相是依报所有的现相,正报所有的现相;都是粗妙的五阴的色心的诸法,这一切相吧!在这些相上执着什么是我法,我法是属于遍计执的,全是执着的情境,迷失了如实空那个清净的本觉。有智慧者,若拿这个真空绝相来观想来对照,再来观这个本觉,那一切的粗细的妙五阴、粗五阴,色法心法,一切境界相空的。空的是没有,本来空的,所以说非觉照义,不是觉照义。远离一切心的境界相,什么法都不现。如实空嘛!没有嘛!这就是咱们所画那个大圆镜智,它不是觉照义。日月星辰,山水人物,一切都没有,这叫如实空。第二种,因熏习镜,谓如实不空。前头讲如实空,现在如实不空了。不空又是什么样子呢?如实空,什么都没有,什么样子也没有,什么相也没有。那如实不空呢?一切世间的境界于中显现了,就是十法界依正二报的显现,依正等法。它的体不是这些相,但是它又不拒绝这些诸相的发挥。这个含义就是本觉是因,这些境界相是缘,十法界依正的这一切相宛然不失,如实不空。一切世间境界相都千这中显现,不出不入,不失不坏,常住一心。为什么?以一切法即真实性故。但是这约本体来说,能现这些境界相的叫因,所现的境界相叫缘,缘能生起。因为生起了这一切境界相,就叫不空。能空的跟所空的,能空的是智慧,所空的是一切相。这种观,如果讲中观、学中观的人他就懂得,这是用中观的智慧观,常住一心中道义。一切诸法都有它真实性,就是这一切境界相的真实性能现,现出所现的诸相,就现出来一心不二的法门。如镜子,因熏习了,熏习这个镜子,镜子本身,就是我们观的智慧本身,不是山水人物,但是它能现山水人物;它本身不是的,镜子不是诸相,你人照的是人相;其他一些动物,它照一些动物相。不动境界,像我们一个大镜子照我们法堂,我们法堂境界相都在镜中现,但是它不是法堂,就是这么个意思。你那个心能现一切诸相,而心非诸相。相不是心,但是它能平等的显现。这个心本来不是诸物,它能显现诸物。显现了,这里头是无能无所,一个因,一个缘。因熏习镜是什么样子呢?如实不空。不空是什么呢?一切世间境界相都在镜中显现,不出不入,不失不坏,常住一心,以一切法就是真实性。依真起故,真不坏故,所以它是真实性。又一切染法,所不能染,智体不动故。就是咱们尽管流浪六道、流浪生死,不管你如何流浪吧!你变人、变狗,变畜生,变鱼、鳖、虾蟹,变飞禽走兽,随便你变什么,智体不动。你那个觉心,所具足那个本觉不动,它具足的都是无漏的性功德。但是它能可以熏众生,那个染翻染还净。它那性具的本觉的性是清净的,它随缘了,随它色受想行识的五阴之缘,对那个染心所观外头的染境,它不被它所染污。不但不被它所染污,反以它前头讲那个体大、相大,三大的用大,用那体相二大,用来熏习众生的无明。熏习众生的无明,就叫用大,把众生那个染又翻转为清净。本身是不动的,所以智体不动。一切染法,所不能染,智体不动。为什么?具足无漏性功德,这是妙用,用这无漏性功德来熏习众生,这叫因熏习镜。这种意思很深的。浅显一点说吧!我们诸位道友在普寿寺从开办到现在,创立吧!创立到现在,这里头就是熏习。你在这里头熏习,熏习到十年,你起了变化了。也有三年走的,也有五年走的,也有两年走的,现在也有学六、七年走的,也有现在走的,他回想他在普寿寺一段,这就是熏习。集体的熏习,大众的威德,把他那习气妄染给他销灭很多。但是根深蒂固的,他动不了的,烦恼特重的,他不接受这个熏习了,他到外头去熏习。那外头一熏习,又变了样子了。他看那个熏习不好,再想回来熏习,这边又不让他熏习了。因为他在外头熏习了很多习气,又在我们这里,怕把我们这里熏习。因为我们没熏习到他,他又回来把我们熏习到了,不让他来了。这都叫熏习。但是有内因的熏习、有外因的熏习,我刚才说的是外因,假外缘,缘的熏习。因为他自己心里内因没有,外缘修习不成的,他会离开的。为什么?我们二众道友们应当常住常故,是假熏习力量。你入一个好环境,大家互相影响,那就是不同的。你入个坏环境,不说诸位道友了,我现在已经九十了,今年九十了,我去到那个坏环境,一天懈懈怠怠的。我要到打麻将堆里头,我也想打麻将,看一看、摸一摸是怎么回事?你遇到什么环境,境能熏人。等到人能转境了,那功力就高了。不但不被它熏,我还要转化它,那得好大力量?但是熏习有两种,刚才咱们上来讲只是内因的熏习,还有外境的熏习呢?那我现在跟大家讲的是外境的熏习。大家知道我们古书上孟子他妈妈,把孟子带到他们家里邻居,到那屠宰房或者干什么去,那他一天就学那屠宰,怎么样屠宰、怎么样杀生。完了搬到一个学校旁边,搬到一个学堂旁边去,那他学着议书了。这就是熏习。不论现在男众女众,现在社会的熏习,这社会现在很复杂的。那小孩子看那电脑,他就坐那电脑。平常玩,他坐不到半个钟头,他要跑了。坐在电脑前,哪管儿岁小孩,他玩起来,看那电视,他不动。因为他跟那相近,性相近,他在那特别高兴。有些小孩到我们这里头来,我们这也有些小孩,他就感觉很兴奋,这是性相近。懂得这个道理了,熏习非常重要。但是有两种熏习,一个净熏染,染就成净;染熏净,净就变染。这是熏习的功能。但是它的本体是不动的。四种熏习,这是第二种。三者法出离镜。四种都用镜子来打底。因为现在我们诸位道友都不带镜子了,特别我们女性的道友,如果你们在家时候,每天要出门先照照镜子,看看我渍亮不漂亮;不漂亮,化妆一下。现在没有了,这个都没有了,这也叫熏习,现在连这想都不想了,这种断绝了。熏习就是这个含义。现在第三种法出离。什么法?不空法。咱们前头讲的是空,现在变不空了。什么叫不空法?要出烦恼碍、出智碍,离和合相,淳净明故。这解释什么?法出离,清净的意思。法,上头咱们讲了,空也讲了,有也讲了,空有不二,中道妙理。这个法是中道妙理,就是这个法。这个法从障、染污、无明,最后是无明,出了,离开了,离开这些法,成了什么呢?淳净的、清净的、光明的。这是法出离。上面所讲的空有不二的、中道的、不可思议的这种妙理,从烦恼障、所知障的障碍之中,离开无明出来了,成了什么呢?淳净明,这是法出离。所以叫法出离。成了,你就清净本觉的还源了,法出离。依着人我执所起的见惑思惑十使烦恼,贪、嗔、痴、慢、疑、身、边、戒、见、邪这十种,从这里出来了,能障碍的你是这些见惑。它障碍不住了,你出来了。以前是被这些障碍住,碍住你那个中道妙理了,生死的障碍、烦恼的障碍。所以你不能产生智慧,产生种种障碍,这叫智障,智的障碍;乃至真、俗、分别。总的说,这叫所知障。障,就是被上来所说的这些染污法障碍住你那个真实的智慧。本来你什么都能知道,这些障碍使你不知道了,这叫所知障。因为你所知道的理法、事法,理法界、事法界,不能够理解,不能够究竟的明白,就被这些障住了,这是智慧上的障碍。但是智是不是障碍呢?智不是障碍,是被这个障把你智慧障住了。我们经常讲所知障、所知障,所知不是障,被障障所知,障住你不知道了,对真谛、对俗谛分别都起执着,是因为没明白真理、没明白俗的谛理。这些都叫所知障,障住了你所知的理法界,障住了你所知的事法界,你什么都达不到究竟,不知道了。这里头分两种,一种人我执的障,一种法我执的障。这个就是法我执的障。这样来解释的法与智慧。法不是障,智慧也不是障,是什么障住的?我执法执这样障住的。所以障事不障理的、障理不障事的,这种解释都不是究竟的。实际是我执障也好、法执障也好,既障理也障事,在事法界它给你做障,你不能了解一切事法界;在理法界上它给你做障,你不能达到真理,达到你淳净的那个真心;所以它们都是做障碍的。我执法执就是能障的,障住什么?障住你所知的理,障住你所知的事,都是不究竟的。不论我执障也好、法执障也好,对事对理它都生障碍,障住你不知道,障碍你那个智慧不能显现。这个就是法出离镜,必须出离了。你虽然没脱离众生界,但是你理解到了,理解知道中道的妙法是可修可证的。修的时候观空观、观无碍观,空观、无碍观一齐修;如果不能一齐修,先修空观,后修无观。能、所,能修观的能,所修的观理;能障的是这些烦恼、惑业、我执、法执,所障的是理体你自性本明的那个明心。我们现在有些尘垢,尘垢就是六尘境界相,叫尘垢;你清净相就不现了,有些垢染了。法出离了后,那一切都不能障了。出离了,我执出了,法执出了,一切都不是障了。就是不空的法出了烦恼碍了,这就是我执销灭了,证得空理了,不烦恼了。智障销灭了,离了和合相了,淳净清明了。法出离镜。这是缘熏习。缘熏习镜呢?依法出离故,前面讲了第三种法出离了,遍照众生之心,令修善根,随念示现。这是解释你怎么样的明、怎么样的照,这是假外缘的熏习,缘熏习。内熏习呢?本觉熏习众生,这叫缘。因为依此而起的,这熏习镜,这是依法出离。依法出离,就是本觉熏习了众生的妙用,这个名字就叫缘。助缘的意思。依上出离的体相而起的,这叫缘熏习。依法出离,遍照众生之心,令修善根,这叫缘,缘熏习。身口意这三业,依着这三业你去修行。因为修行故,增长你这个缘,又增长你本来具足本觉那个缘,来照一切众生,照本觉心,来照意业,来观看一切众生的根机。这样的示现给众生说法,度众生,使众生修行能成就善根了,随众生善心的大小,诸佛菩萨就现身说法,这就翻前头的染成了净了。这个缘熏习的使你本来的面目显现了,在这个性净妙明本体之中,这就是诸佛菩萨用大,也是为度众生的用大,能出离尘垢。就像你取那镜子一照,就知道你的前因后果了,你的丑恶面目或者妙明的真心都显现了。这就是给你做发心修行的缘,就叫缘熏习。咱们再从前头这四种意思说,四种镜,镜都是比喻的意思。回顾一下,因熏习镜、法出离。因为因熏习才有法出离,因为法出离才有缘熏习,因缘所产生的熏习。这个缘熏习是它依着法出离才能产生,法出离产生什么?这个镜能够依看法出离了,能够遍照众生的心,令一切众生都能够修行善根,都能成就。随你念什么,就能示现什么。上来所讲的真如门,就是从本觉一直讲到这里四种熏习镜,这叫心真如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4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