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斯摩棱斯克战役,古德里安为何不直接进
中科白癜风医院用疗效说话 http://www.t52mall.com/苏德战争初期,为什么德军要进攻斯摩棱斯克,而不是直插莫斯科?这个问题实际上很好回答,德军如果不先歼灭斯摩棱斯克的苏军重兵集团,难道让苏军在背后倒插一刀?那样德军进攻莫斯科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一方面,占领斯摩棱斯克是德军进攻莫斯科的必经之路。之所以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因为斯摩棱斯克战役耽误了中央集团军群进攻莫斯科的时间,这与德军统帅部暂缓莫斯科战役并不矛盾。由于斯摩棱斯克战役的时间起自7月10日终至9月10日,前后有两个月时间,而德军占领基辅再发动莫斯科战役时,时间是在9月30日,也就是说,推迟一个月打响的莫斯科战役展开时,斯摩棱斯克战役结束没多长时间。从这个角度讲,斯摩棱斯克战役就是莫斯科战役的前奏,也和基辅战役一样,为苏军做好莫斯科防御赢得了宝贵的准备时间。那么,年6月22日德军闪击苏联时,中央集团军群所向披靡一周时间就占领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第2和第3两支装甲集群也在古德里安指挥下,采取钳形攻势准备绕到斯摩棱斯克身后进行包围作战,按道理德军完全可以绕开这个堡垒,直接向莫斯科进攻的,而且那时候苏军在莫斯科的防备并不充分。德军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实际上,从古德里安指挥的装甲军团来讲,他是非常希望直接进攻莫斯科的,包括8月份德军统帅部命令他增援基辅时,他一度产生了反感而遭到德军统帅部的训斥不懂经济。而这一切都与巴巴罗萨计划有关。年12月8日德军统帅部签署第21号作战指令,命令德军3个集团军群务必在年5月中旬之前做好战争准备时,德军把先占领列宁格勒、再占领莫斯科后占领基辅作为了战争首选目标,而德军之所以在中央集团军群部署了两支装甲集群,就是认为北方集团军群的进攻会快于中线,也是德军预料苏军在中线的防御肯定会强一些。而在德军的计划方案里,进攻莫斯科依靠中央集团军群的兵力是不足的,所以,打通北线和中线的通道让两个集团军群连成一片,就成了进攻莫斯科之前的重要任务。只不过,由于北方集团军群的进展因对地理环境不熟和装甲部队进攻受阻耽误了,所以,中线和北线一起夹击莫斯科的计划并没实现。从这个层面讲,苏德双方在斯摩棱斯克展开激战时,并没意识到这场战役对莫斯科战役具有牵制作用,而且苏军也没意识到此战一下子损失了50万精锐,成了苏德战争打响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它的意义有二,一是阻止了德军进攻莫斯科的速度;二是使中线和北线德军联合进攻莫斯科的战役企图落空。另一方面,斯摩棱斯克战役,是苏德战争爆发以来第一场有计划的阻击战,苏军虽败犹荣。为什么说苏军在斯摩棱斯克打输了还光荣呢?这是因为从战争打响后,苏军出现了一系列的溃退和败绩,在明斯克战役中西方面军遭到重创,因巴甫洛夫指挥的失误逼迫斯大林把近50万重兵都部署在斯摩棱斯克一线,德军想进攻莫斯科必须要解决当面之敌,这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屏障。实际上,朱可夫被解除总参谋长职务担任预备方面军司令员以后,苏德双方围绕斯摩棱斯克战场的战斗已经打响,7月16日德军就已经攻占了斯摩棱斯克和奥尔沙,20日就占领了莫斯科前沿突出部叶利尼亚,对莫斯科的威胁也越来越大。也是在这关键时刻,朱可夫来到了前线,他指挥预备方面军依靠强大的喀秋莎火箭炮和T34坦克,于8月底9月初收复了叶利尼亚,虽然在铁木辛哥元帅指挥下,苏军从7月底到8月中旬对斯摩棱斯克地区展开了殊死作战,但终因战术不利和反击失利造成重大伤亡。9月1日到9日,苏军用了4个集团军再次对斯摩棱斯克的德军发动进攻,但收益甚微,而此时双方的精力都放在莫斯科战役上,斯摩棱斯克战役才告一段落。总结苏军在斯摩棱斯克战役的失利,关键的还是打法有问题。从兵力上讲,苏军并不弱势,在前期明斯克战役已经领教古德里安装甲进攻的厉害以后,苏军并没有改变打法,仍然采取硬碰硬的方法与德军的钳形攻势展开反击,而且还首次使用了喀秋莎火箭炮这样的先进武器,但在指挥上还是存在着对闪击战畏手畏脚的问题。从战场环境来看,由于斯摩棱斯克战役打响时,北线面临列宁格勒被围、南线两个方面军正在向基辅突出部转移,而西方面军又遭到明斯克战役的重大损失,苏军无论从信心和战术安排上都存在怯战思想,虽然斯大林和朱可夫在处置巴甫洛夫等高级将领以后,对斯摩棱斯克一战给予了高度重视,但仍然没有找到战胜闪击战的方式方法,唯一的成功就是为莫斯科的防御准备赢得了时间。从上面分析看出,斯摩棱斯克战役,德军为什么没有绕过去直接进攻莫斯科?这是不可能的也是战场环境做不到的。就德军的装甲进攻来说,虽然第2第3两支装甲集群已经前出到斯摩棱斯克身后,但德军的主力部队还在后面,德军不可能冒首尾脱节的风险让装甲部队单独进攻莫斯科,那样闪击莫斯科的战果只能输得更惨。更多资讯请
上一篇文章: 故事恋爱五周年旅行回来后,我的男朋友像变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