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德战争,为何古德里安中途退出战场装
在分析二战苏德战场德军失败的原因时,有人认为德军统帅部越级指挥要负主要的责任,也有人认为德军综合国力不济影响了整体作战。而作为闪击战的创始人,古德里安却认为大量使用装甲坦克攻城,严重偏离了闪击战的初衷,导致装甲坦克的快速机动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这也是他在莫斯科战役中提前撤出战场的原因之一。那么,古德里安不愿意使用坦克攻城的说法有没有依据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01闪击战与大纵深理论异曲同工,但缺乏对装甲攻城的研究和实践。
与当今信息化和全领域作战样式不同,二战时期各国的作战理论发展还受到一些环境和条件的制约,从一战后派生出来的闪击战和大纵深理论,实际上都是想打击对手的后方和侧翼,采取快速机动和大迂回作战的方式来达到战术目的。
但是,苏军的大纵深理论因斯大林对军队的变革受到重大影响,图哈切夫斯基及一大批高级指挥员离开岗位,导致这一理论半途而止,相反,以古德里安为代表创建的闪击战理论却格外得到重视,并在年开始陆续从理论转向实践。
不过,在闪击战理论创建的过程中,古德里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个理论被当时的战场环境和传统作战思想所支配,大批国防军指挥官抵制这个打法,尤其对大量投入装甲坦克既浪费钱财又牵制多方保障提出质疑,所以,闪击战能最终成为德军的主战模式,也是经过了多次讨论和激烈的争锋才勉强出台的。
正因为闪击战理论是在与德军扩张理念高度吻合才仓促出台,对闪击战到底适合什么样的作战环境研究的并不深刻,所以在闪击波兰和闪击西欧德军所向无敌后,德军就主观地认为闪击苏联也会是同样的结局。
实际上,当古德里安接到统帅部命令,要他迅速组建出4个装甲集群需要的多辆坦克时,他自己都感到非常意外,因为凭当时德国的生产能力和德军的装甲实力,既没有那么多装甲也没有那么多的装甲士兵,可以说,从年12月18日德军统帅部下达巴巴罗萨计划指令开始,到年6月22日德军闪击苏联开始,就半年的时间里,德军的装甲部队从组建到完善准备是个非常短暂的过程,对如何攻城作战甚至都没有认真的思考过,这也是古德里安着急进攻莫斯科的原因。
02闪击战的优势是快速机动和迂回作战,但德军在攻城作战中基本都失利了。
翻开苏德战争历史会发现,除了年战争开始德军使用突然袭击方式赢得了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战役的胜利外,基辅战役是苏军指挥的失误没有及时撤出突出部,而4次哈尔科夫争夺战基本成了东线作战的拉锯战,唯有对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三座城池的进攻,德军都是打一仗输一仗,甚至改变了打法也于事无补,原因就是一直把装甲坦克的进攻作为主要筹码,从宏观上看,德军的进攻方式确实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那么,古德里安为什么对装甲坦克攻城存在一些分歧呢?一方面他是从装甲坦克专业的角度来看问题的。从古德里安回忆录就能发现,他每到一个新的岗位所想所写都是把装甲坦克的如何组建和如何使用放在首位,直到年苏军展开大反攻了,他仍然按统帅部的要求在研制新式坦克,可以说,德军直到投降还在把希望寄托在研制新式武器和一击功成上面,这是对闪击战打击能力的主观愿望。
从这里我们也能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古德里安是个专业人才,让他指挥装甲部队突击作战可以,但让他指挥大兵团作战可能有些力不从心,这一点从德军统帅说他不懂战争经济略见一斑。而年他被重新启用担任装甲兵总监时,迅速改变了德国的军工生产,并在较短时间内确保了曼施坦因在东线能有辆坦克发动堡垒行动,要知道在1月份时,东线能投入作战的坦克仅有辆,何况当时德军的重点还在西线,大量新式坦克都要放在法国西海岸,从这点看,古德里安研究装甲坦克确实是有过人之处。
但是,古德里安有没有认真研究过装甲坦克如何打攻坚战呢?恐怕他没有这个机会。一方面是从闪击波兰到闪击西欧,德军并没遇到攻城作战的困难,没有升华作战理论的机会;另一方面,莫斯科战役失利后古德里安就退出了战场,而德军的重点又放到争夺南线资源上去了。可以说,在这一时期,德军的装甲进攻都放在如何使用钳形攻势,如何快速突击与苏军比谁跑得快上面。
从这个层面讲,如果莫斯科战役让古德里安发现了装甲攻城没有优势外,那么,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包括库尔斯克坦克决战,德军仍然没有跳出离开坦克就打不了仗的传统思维,客观上讲,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正是利用了德军的一贯打法,多次让第4装甲集团军的优势发挥不出来。
03如果德军有充足的装甲坦克,是否可以打赢东线作战?
提出这个设想也是基于一些人对德军的失败不甘心,认为苏军就是仗着人多使用了人海战术。实际上,如果说苏德战争苏军是靠人多笑到了最后,德军如果保证装甲坦克充足是否就能达到目的呢?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
一方面,苏联的地理环境并不适合德军打闪击战。如果说德军的装甲坦克充足的话,年战争开始时,德军有4支装甲集群,到莫斯科战役以后,就留下第1和第4两个装甲集团军,其它两支都作为了二线和预备部队,为什么呢?因为组建一支装甲集团军,需要的武器装备和保障物资远比组建一个其它集团军要多得多,德军的综合国力支撑不起。
另一方面,如果德军的装甲力量成倍增加苏军也会相应增长。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年苏军已经找到了打败德军装甲优势的办法,那就是不断组建更强大的坦克集团军,在整个二战期间,德军共组建了6个装甲集团军,前4个是在东线战场,后2个是在西线战场,但苏军不一样,战争打响就有9个机械化军,到年就频繁地组建机械化部队和坦克集团军,加起来多达几十个,这不是战场简单数字的罗列,而是整个战争潜力的打比拼,何况苏军还有英美同盟国的大力支援呢。
通过上面的分析看出,古德里安之所以担心装甲坦克打不了攻城作战,主要因素是两方面,一方面是装甲坦克攻城发挥不了优势,快速机动和迂回作战才是强项,这一点从他指挥第2装甲集群增援基辅而后又返回进攻图拉就是证明。另一方面,攻城作战德军的的消耗太大,不仅在于弹药方面成倍增长,还在于装甲的机动性严重受到威胁,加上苏联的气候条件并不适合装甲坦克原地不动,所以,古德里安是从保存实力和闪击战的优势和长处来考虑的。
更多资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