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攻城夺地,纵横千里,却被这一公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使用闪击战把欧洲搅得天翻地。闪击战是在空军支援下,以装甲机械化部队为主力快速推进的作战方式,当成群的钢铁怪兽如洪水般袭来,多数防御工事很难将其挡住。在战争前期德军进展得非常顺利,往往几十公里、上百公里的攻击距离只是弹指之间的事。

然而,在苏德战争初期,位于苏联西部边境一个方圆大约一俄里,也就是一公里多一点的要塞挡住了德军的进攻步伐。

为了冲破这个位置重要的要塞,德军调集重兵发动猛攻,重炮、飞机不断轰炸才最终将其占领,这一公里多的距离似乎比一百公里还要遥远。

地形复杂的要塞

众所周知,在卫国战争初期苏联各个战线几乎是节节败退。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比如《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让苏联高层做出了误判,大清洗让苏军各部队缺乏有实力的指挥官和战士,总之就是从上而下缺少应战的准备。

然而,德军排山倒海地袭来时,所有苏军败退之时,有一个地方却像一颗钉子一样死死挡住了德军,这就是布列斯特要塞。

要塞位置

布列斯特要塞位于当时苏联西部边界附近,也就是现在白俄罗斯西南部布列斯特州首府所在地布列斯特市,今天这里已经是白俄罗斯的重要经济区和工业中心城市,但当时对整个苏联而言它还是个不起眼的小城。

18年沙俄在布列斯特城修建起了军事设施,将其作为要塞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进一步将其完善。

修筑这个要塞的原因很多,首先沙俄要守卫地广人稀的西部边境,需要这样一个支撑点,其次布列斯特是连接周边各国几个大城市的交通枢纽,再有就是因为当时的形势。

这个要塞修得非常坚固,很好地把自然条件和人工建筑相结合。布列斯特要塞由四个小岛组成,穆哈维茨河和布格河从中间穿过,小岛之间有桥梁相连和城门阻隔,要塞的四周是森林和沼泽,非常复杂。

要塞地形

四个小岛被建成了四个堡垒,分别是位于中心的中心堡垒,中心堡垒的西南是捷列斯波尔堡、东南是沃伦堡、北方是科布林堡,其中科布林堡最大,也是布列斯特的旧城所在地。

在几个堡垒上建有壕沟、营房、地道、掩体、炮塔和可以固守的教堂,足可容纳万余士兵在此作战。

年6月22日,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布列斯特要塞正好挡在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前进道路上,这路德军也万万没想到刚一越过边境就碰到了硬茬子。

布列斯特要塞内部及周边的河网、森林和沼泽不适合坦克部队通过,一时间德军是有力没处使,但如果想进攻明斯克和莫斯科就必须通过这里,于是一场大战在这里上演了。

惨烈的争夺

守卫布列斯特要塞的苏军占了地形的便宜,而且又有坚固的永久工事以逸待劳,但相比较劣势,这些优势是微不足道的。

首先,布列斯特要塞修建已经有将近一百一十年,都快成历史文物了,很多设施老化严重,作为军事要塞这是不允许的。虽然苏联对其进行了翻修,可是德军进攻突然,很多工作并没有完成。

再有,兵力太少,这里只有苏军两个步兵师驻守,而且大部分都开出去训练了。德军为了能够打通要道,必然不惜代价进攻这里,兵力要多少有多少怕,守要塞的苏军以一当十都不能赢。

最后也是最艰难的,战争一爆发苏军全线崩溃,大部队潮水一般往东撤,没人会注意到有这样一群战士死死地挡住了德军。

今天白俄罗斯没人不知道这场战役,可是当时双方几百个师搅在了一起,苏联统帅部还不知道这支抵抗部队的存在。因此,没人给他们输送物资,也没人给他们投送援军,即便想也做不到。

在这样的形势下,要塞内的士兵若想防守到苏军反攻或者冲出重围几乎是不可能的,生存下来的可能性极低,正是在这样绝望的背景下,苏军战士们与德军展开厮杀。

布列斯特毕竟不是斯大林格勒,兵力有限的守军无法正面和德军顶牛消耗德军,因此这场仗从头到尾他们都在遭受德军绝对优势下的进攻。

德军重炮

德军的轰炸机和重炮部队在整个战役期间不间断轰炸,德军口径六百毫米的卡尔臼炮也参与其中了,要知道这种炮参与过的战役并不多,只有马奇诺防线、塞瓦斯托波尔那样的工事才值得它出手。

按照德军总参谋部的命令,轰炸之后负责进攻要塞的是德国陆军第四十五步兵师。

这个步兵师虽然没有大德意志师、警卫旗队师那么有名,在战场上却同样表现出色,入侵波兰时该师顶着大太阳十四天狂奔四百公里,整个战争只阵亡一百五十八人。德法战争期间,第四十五师第一个闯进巴黎。

第四十五步兵师标志

入侵苏联时,第四十五步兵师隶属于古德里安第二装甲集群麾下的第十二军。这次进攻布列斯特要塞,第四十五步兵师腰杆很硬,第三十一和第三十四步兵师配合进攻,德军的轰炸机、重炮、火箭炮给予其支援。除了这些,整个第二装甲集群会全力配合突破要塞,打通进攻道路。

按照计划第四十五步兵师麾下各部将兵分多路出击,第一三五团一营渡过布格河攻击北部科布林堡,该团三营从南部进攻捷列斯波尔堡。第一三零步兵团一营从南部进攻沃伦堡,三营从东部堵截苏联援军。这几支进攻部队要先拿下外围,然后逐步向中心堡垒聚集。

第四十五步兵师作战地图

年6月22日,在那个晴朗的早晨,德军的飞机带着呼啸声投下了炸弹。炸弹和炮弹落地时,要塞守军中许多人还在享受着悠闲的星期天,有的去和家人团聚了,有的去布列斯特城里了,有的离开了要塞。德军密集的火力摧毁了很多建筑,不少人在一轮接一轮的打击中丧生。

炮火急袭后第四十五师发起攻击,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一轮近乎疯狂的轰炸没有彻底摧毁布列斯特要塞的防御能力,很多苏军士兵在要塞中活了下来,并依托要塞打击德军。

第一天的战斗相当激烈,德军几路人马试图进攻中心堡垒却都被外围的苏军死死挡住。

几个堡垒虽然被分割,各堡垒内部军队属于不同的兵种和单位,但同一个目标让他们仍然能建立统一指挥、有序地投入战斗。

战争的第一天晚上最难熬,在这一天有的人身负重伤,有的人背上了丧亲失友之痛,有的人看着眼前这片生活许久的地方变成废墟,不免有些悲伤。

直到这时候,要塞守军才发现他们和上级失去联系,自己就像大海上一叶扁舟一样无助。其实不仅是他们,要塞所属的西方面军和苏联总参谋部也联系不上,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没有在战争爆发前做出应有的反应,故而才有此混乱。

接下来的几天里,惨烈的战斗仍然在上演,堡垒内不分岗位、不分职务,甚至连军人家属也全部参战。断水、缺粮、伤痛都在威胁着他们,他们要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断打退德军,并试图与邻近友军取得联系。要塞内的苏军士兵几次尝试突围,最终都失败了,因为德军的人数实在太多、火力实在太猛。

相关影视作品

苏军处境困难,德军的进攻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在不断投入预备队仍无法彻底打破苏军防御后,德军开始使用重型航弹和臼炮,他们要把整个堡垒变成废墟。

每一枚炸弹和炮弹落地都足以让整个堡垒晃一晃,堡垒内建筑进一步遭到损毁,6月29日经过两天轰炸后德军发出最后通碟,如不投降将碾碎要塞。

明知不可能有援军,明知生存下来的可能性极小,要塞内仅剩的守军也没有投降,他们只是让妇女和孩子投降寻找生存的机会。

随后,失去耐心的德军发动新一轮轰炸,第四十五步兵师在坦克的支援下发起总攻。

及至三十日,德军第四十五步兵师以四百六十二人阵亡、上千人受伤的代价控制了要塞大部分,但幸存下来的苏军士兵仍然依托残存的工事反抗德军,一直打到了七月份。

这里有个人需要重点提一下,他就是加夫里洛夫少校,此人是苏联红军步兵第四十四团政委,也是战斗打响时北方科布林堡守军指挥官。

加夫里洛夫

加夫里洛夫也是大战后期少数还在顽抗的人之一,还是为数不多活到战后的人,七月二十三日德国鬼子才抓到已经一身是伤且虚弱不堪的他,也就是说他带领科布林堡守军整整挡住德军一个月。

加夫里洛夫被俘后,德军将他关入集中营,但并没有将其杀害,年4月苏军大反攻时将他救了出来。年加夫里洛夫和家人团聚,次年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如何来看这场战役?

苏军到底在要塞内抵抗到了什么时候没人说得清楚,有城里的人说七月底还听见了枪声。

要塞内苏军太多,他们分布于各个角落,有的在战壕里,有的在地道里,有的在瓦砾中,彼此没有联系,布列斯特要塞最后一名战士什么时候阵亡的没人知道。不过可以肯定,这次战役称得上是卫国战争期间重要的一战。

苏联卫国战争前期一直被动挨打,整个苏联西方面军损失殆尽,处在边境地区且实力有限的布列斯特要塞守不住是意料之中的。

这场战役之所以被人记住,并非有什么让人拍案叫绝的经典战法,而是要塞守军的精神。

一没有援兵,二没有物资,甚至各个级别的上级都不知道他们还在战斗,面对必输的绝望绝大多数人都能坚持战斗,这就是一支军队、一个国家该有的精神,也是赢得战争胜利的根本。

这次战役主观上给了当时笼罩在失败中的苏联军民以极大鼓舞,客观上也为更多人撤退争取了时间。德国不是大国,资源有限、兵力有限,因此必须采取闪击战这种集中、快速的打法,它怕的就是久拖不胜,从这一点上看,布列斯特要塞的守军将大量德军和兵器牵制于此是贡献巨大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47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