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若尽,佛从心出
唐代李白曾经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我们这个身体,在世间,只是行走百年左右的时间,这个世界是个旅馆,来来去去都是过客。
现在已经是二月末,北方的天气也逐渐暖了,前几天倒春寒,有人穿棉衣会热,着单衣又会冷,好烦啊;昨天买到了喜欢的东西,就开心的哈哈笑;今天逛街看到衣服,试了几件都不适合,就恼起来;外面的花开了,鼻子不通花粉过敏,也会让人难过。《西厢记》有词云:“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花儿凋谢,落到水面流着一汪红色花瓣,没有缘由地生起怨气,没什么可以埋怨的了,还要怨东风。闲愁有多少?有一万种,绵绵不绝。这段词把没来由的烦恼描写得很妙。
如果修行还没有定力,那就不能断烦恼,顺境逆境的时候无法安然清净。每天以妄心过日子,就会执著于妄念,就会妄想狂想,狂心就是妄念,就是烦恼,所以众生痛苦不已,沉沦苦海。
禅宗常讲:不离当下。
烦恼的这个当下是什么时候?此刻,现在,一念之间,即身即处,“狂心顿歇,歇即菩提”。狂心不是断,妄念不是断,而是歇,停下来,歇下来就是菩提,返闻闻自性。那么,我们就可以立刻解脱。
问:什么叫念?
答:一呼一吸之间叫一念。这一念就有八万四千个烦恼,只不过我们常常不能察觉。妄的意思是人二心。如果认识不到本来这个纯真之心如如不动,遇事著境,就刹那间起第二念了,烦恼跟着来,烦恼不一定十分痛苦,心里就很烦。妄心,夹杂着无明。妄心对镜之后,就是妄念;心粘在境界上不离,就是妄想。妄想更深一步贪。爱的就想取,抓到还想再多点;不爱的就厌恶它,舍弃掉。
问:怎么断烦恼?
答:《心经》要我们学会观照内心。因为本性清净,内在的菩提心圆满。
《金刚经》云:“善护念”。善护念——好好的照顾自己的心念、思想、意识,这是一切修行的起步,也可以成就和圆满一切佛。这个主要的问题,就是《金刚经》的一只金刚眼,也就是《金刚经》的正眼,正法眼藏。
我佛慈悲,对于如何护念,具体开出方便法门四念处:念身,念受,念心,念法。也叫四念处观:“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
比如念心,烦恼来去无常,思想情绪是生灭不已,无所依靠,念头起来又走了,追着念头跑,这就错了,因为念头还会不停的变,要认识清楚一切都是虚妄的,空花如幻,没有实相。
对于外界的影响,善护念就要不为八风所动,八风是指:利、衰、毁、誉、称、饥、苦、乐。苦和乐是相对法,利衰、毁誉、称讥也是相对的,合起来是四对,分开是八个。这些对立的观念同样是虚幻的。
我们看看唐代两位高僧,寒山大师和山间拾得的故事。
寒山问拾得说:“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笑答:“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这就是寒山与拾得的了不起。烦恼从哪里来的?就是被八风吹动,不识本心。如古德云:“无量劫来赁屋住,从来不识主人翁。”无量劫以来都是在这个肉体里面租房子,却认不清主人翁是谁,不识得本心,不晓得自心即佛啊。
寒山云:“还有什么诀可以躲得?”
拾得就用『弥勒菩萨偈』作答:
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
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
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者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
若知者消息,何愁道不了。
这是寒山与拾得大师曾经的修行,虽说是小乘的风范,我们能做到,那就是大成就了啊,不然,就只有在心地上勤加修持。
有一段经文讲烦恼和智慧,心与佛的譬喻,正是在说明自心即佛这一点。
《达摩悟性论》说:“一切烦恼为如来种心,为因烦恼而得智慧。只可道烦恼生如来,不可得道烦恼是如来。故身心为田畴,烦恼为种子,智慧为萌芽,如来喻于谷也。佛在心中,如香在树中,烦恼若尽,佛从心出,朽腐若尽,香从树出,即知树外无香,心外无佛。若树外有香,即是他香,心外有佛,即是他佛。”
烦恼若尽,佛从心出。古德说:“但尽凡心,别无圣解。”凡夫心尽,当下是佛,不用向外持求。
遇到烦恼的痛苦的事,须学会善护念,是说我们要会转烦恼。“不怕念起,就怕觉迟。”烦恼尽管来,若念一来,随即把它转掉,。用念佛、观想、持咒、诵经等等方法都可以,这么一转,当下烦恼即是菩提。转到全部空,空也空掉,直至明心见性,佛法现前,就是禅宗所说的本来面目,所谓般若就是你我正在用的生命无始以来的本体,这个空明灵觉之妙性,即空性法身,即如如,道体,即第一义谛。
释迦牟尼佛所说法,句句都是为了生死而说、为了自利利他而讲的。十念法,四念处等,都是善护念的修证法门,都在佛经里面。佛就是一切众生心病的良医,一切的佛法是妙药。众生烦恼有多种,所以治心病的法门也多。如《论语》讲的:“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大意是说:你们大家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不教的吗?我没有什么隐瞒不教你们的。
佛法真实无虚,毫无隐瞒,所以,我们大家要多从经中学习,不要经常跑去求法,花了很多时间和金钱求个法来,且不说福德高低能否受用,世间的法可以求吗,心外有法吗?遇到妙法却不修不行,却异心另觅,想要求得什么,这是个妄想,也是烦恼。
法在哪里?法在你心中,在“善护念”三个字中。我们修行是要做一个智者,时时处处如此信解修证,可以改变心性,可以破除习气,可以去烦恼脱轮回,人人得智慧,世界自此安乐。
『禅定时刻』:法在心中,不在文字境界。
依法不依人,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赞赏感恩您对本订阅号的支持赞赏。(请识别下图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