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基辅战役,为何苏军保住了工业化和制造

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6706990.html

发生于年9月份的二战基辅包围战,表面上看苏军和斯大林像是在指挥上出现了决策失误,但从战后总结和苏军后来居上的作战历程看,基辅包围战却是苏军统帅部和斯大林在关键时期作出的正确决定。从一定程度上讲,基辅包围战不仅延缓了德军进攻莫斯科的进度,还确保了苏联上千家军工企业完整地迁移到了苏联中东部,为苏军在卫国战争中后期获得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上的优势打下了坚实基础,也可以说,这些军工企业成为二战以后美苏冷战苏联手中的得力支撑。

01表面上看,苏军可以避免基辅包围战的发生。

提到基辅保卫战,人们就会想到朱可夫仗义直言被解除苏军总参谋长职务一事,但斯大林到底是头脑发热还是对苏军作战实力过于自信了呢?实际上,对苏德战争的爆发,斯大林的失误仅仅是出现在时间判断的误判,德军和阿道夫的冒险和不设退路的进攻,打了苏军一个措手不及。

从苏德战争的爆发和苏军的准备情况看,斯大林和他的高级指挥员们在年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坊间说苏军缺乏必要的准备并无依据支撑,而苏军在年12月举行的首长机关战役演习,朱可夫指挥的蓝方就是以德军的进攻为背景展开的,而作为红军一方,西部特别军区司令员巴甫洛夫的防御路线正好也是德军正式进攻的真实路线,从白俄罗斯方向直指莫斯科。

但是,战争打响以后,苏军从上到下都缺乏有效的抵抗和指挥,原因就是斯大林和他的将领们不相信德军会以那么大的规模进攻,也没想到德军会以4个装甲集群的规模打闪电战。那么,是否苏军想到德军会打闪电战,基辅包围战就可避免呢?

表面看,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在年7月29日提出放弃基辅的决定似乎有一定的道理,起码可以避免西南方面军近80万精锐被歼,但从苏德双方的作战实力和指挥方略来讲,苏军放弃基辅并不一定就能保证莫斯科的安全,因为从战争基础来看,莫斯科周边的战略资源和近千家军工企业似乎比这80万精锐更重要,后来证明,苏军就是靠这些起死回生的企业完成大反攻的。

从这个层面讲,基辅包围战,苏军又是牺牲局部利益换来整体胜利的战役,所以,基辅战役表面上看苏军伤亡太大,基辅包围战也是二战最大的包围战,但从实质意义上讲,苏军又是一次阵痛的割舍,这是一次为苏联军工企业赢得时间和复苏的战役。

02基辅战役,人类工业化以来最大的一次制造业保卫战,苏军虽败犹荣。

从德军闪击苏联的行动过程看,巴巴罗萨计划似乎完美无缺,有些人甚至认为德军的打法到现在也不过时,尤其对德军的服装更是赞誉有加。不过,从当时作战环境来看,牺牲基辅局部利益又是苏军不得已而为之,因为这千家军工企业的未来左右着整个苏德战争进程,更影响着苏联成为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发展。

一方面,基辅战役迟滞了德军的进攻。事实也确实这样,如果没有80万苏军在乌克兰挡住南方集团军群的进攻,中央集团军群也就不需要迅速南下增援南线,古德里安之所以在莫斯科战役打响以后,在12月份率先指挥第2装甲集团军撤出战场,就是因为增援南线过程中,他的装甲部队损失太大。从这个角度讲,基辅战役影响着德军向莫斯科的进攻,也在消耗战和持久战方面为苏军赢得了时间。

另一方面,基辅战役保住了苏联的工业化和制造业家底。有些人认为,德军在战争打响前,军工产业的发展比苏联有优势,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觉。年4月份,德军统帅部为麻痹苏军的注意力,专门邀请苏军高级代表团参观德军先进的武器装备,要知道当时德军已经占领了波兰,也占领了大半个西欧,阿道夫敢这么做,就是想从思想上打斯大林一个突然袭击。

但苏军代表团看完德军的武器装备后很不以为然,因为当时苏军已经开始量产T34和喀秋莎火箭炮,在当时武器装备世界里,苏联是排名靠前的。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只能说明两件事,一件是苏联军事实力在当时是要优于德军的,这包括综合国力和战争潜力。另一件是苏军没把德军当回事,因为苏德之间签有互不侵犯条约,德军将当时较为先进的武器装备给苏军参观,也是想借以达到掩护战争和自身实力差距的不足。

通过上面的分析看出,基辅战役掩护苏联迁移军工产业的功绩是不可否定的,而这些军工企业也确实给苏联人争气,从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苏军的武器装备和作战实力就开始发生逆转,想想苏德战争后半段双方消耗的战争资源,就会发现基辅战役的牺牲对苏军的积极意义有多大,从这个层面讲,基辅战役保卫了苏联的工业化基础,也保卫了苏军后来居上的武器装备升级换代,为打赢闪击战和苏美竞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更多资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82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