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莫斯科会战,为何罗斯托夫撤退产生羊群
在历史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这么一场苏德战争,德国方面的军队本来有着兵力以及装备等方面的强大的优势,就在世界上都以为他们会稳赢的时候,德国军队却在年12月份,苏联方面军队发动的总反攻之中节节败退了下来,这令很多人都感到困惑。有不少人一直把德国军队慌乱撤退的缘由归咎于莫斯科地区的气温下降。但是他们所不知道的是,早在十一月份末,德国军队南线的“阿道夫警卫旗队师”就准备从罗斯托夫地区迅速撤退了,进而又导致了人数巨大的第一装甲集团军被迫向米乌斯河地区进行总撤退行动。带来的后果就是在十二月初,指挥者龙德施泰特被领导解除了职务,同样,博克与古德里安分别在12月8日和12月20日,双双因为自己执行上级的命令不够坚决而被解除职务并被遣送回国。
苏联与德国双方军事实力悬殊其实,要是单单就这场莫斯科战役的结局来说,苏联和德国两个国家都可以说是大量地歼灭了彼此的主要精英力量的。但是从那些存有的的历史资料之间的对比来分析,德国军队在发动“台风行动”的时候拥有着万的人员,而到了12月1号的时候依然有着的人员,这表明了从9月30日以来,德国方面的军队仅仅只损失了位士兵;但是,从苏联这边的数据对比来看,仅仅维亚济马与布良斯克这两场徳苏包围战争就损失了多达60多万的兵士,而在11月份,为了迟缓德国军队的进攻的时候,又损失很大一部分的士兵。
但是,根据最近苏联军事的史学家们统计出的数据显示,在12月5号,苏联军队发动战略总反攻的时候人员也是达到了万的巨大规模的,但是苏联军队在装备与坦克等装备及作用的方面,和德国方面军队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据史料记载,在当时苏联方面军队拥有辆的坦克与门的火炮装备,但是德国军队这边却只有辆坦克与门的火炮装备。我们从这几个冰冷的数字之中能够发现什么秘密呢?显而易见,统计出来的这些数据非常有可能是有水分的。根据古德里安回忆录里的记载:当时国家提供的装甲坦克等各种装备已经远远达不到战场上发起进攻的需求了,而且苏联方面的军队也在战争前期的对战过程之中损失过多,例如,他们谎称自己拥有着坦克师编制辆,但其实实际上苏联军队只有15辆此类坦克。
苏联方面的指挥者临时改变了打法但是当朱可夫走马上任,接管并领导了西方面军的巨大的指挥权之后,就立刻决定要改变这种战略打法,他决定不能够再此利用集团军的巨大规模和德国方面的装甲部队硬碰硬。而是转变了战术,使用大量的火炮以及坦克,利用这些装备与德国方面军队的装甲部队打一场持久消耗战,特别是突击第一集团军和当时霍特领导的第三装甲集团军擦火交战的时候,可算是第一次让德国方面的军队尝尽了苦头同样,古德里安在南线准备进攻图拉地区的路途上也是遭遇到了相同程度的阻击战,这让他第一次意识到不能够再持续进攻下去了。
其实,就这个层面来说,早在12月份,当时的莫斯科地区的战场上就已经出现了转折的情况的苗头,而且11月底和12月初莫斯科地区的气候其实并没有像传说之中说的那样那么寒冷,各种方方面面的大量数据都显示着一个原因,那就是德国军队对当时战场上的形势的判断出现了巨大的失误,德国方面认为苏联军队是不会这么快就能够重新集结到全新的军队力量的,特别是没他们并没有想到在此后朱可夫会会选择改变之前设计好的战术策略,而是专门挑着德国军队之中的装甲部队们下毒手,着确实是打了德国军队一个个措手不及,可谓是吃尽了苦头。
德国军队方面的战线延伸过度因为朱可夫在上任了西方面军的总战略指挥员之后,并没有急着去报苏联在前两场包围战之中被德国摧残的深仇大恨,他十分的淡定,选择自己亲自来到当时位于一线的指挥部,认真的勘察地形并彻夜的研究作战的战术,最后终于想到了这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绝妙的方法,同时又命令科涅夫将军去指挥加里宁方面军并且使用特殊的“钳形打法”,迅速就占领了德国军队的第57装甲军的总指挥司令部,要知道这可是曼施坦因的王牌老部队啊!
看到科涅夫这边大有所获,朱可夫这边也就立马趁热打铁,陆续派出了第5、第16与第20三个实力强大的集团军去增援北线地区的作战,而他们的主要目标其实就是德国方面军队的第3与第4两个规模巨大的装甲集群。其实从客观层面上来讲,苏联军队突然进行这样的一个反击战,让德国方面军队的两支装甲部队措手不及,都不知道要怎么打了。而在南线地区,古德里安这边也是同样遭受着苏联军队的“钳形攻势”,苏联军队的机械化集团与骑兵部队直接就冲垮了古德里安引以为傲的大德意志团,而且在古德里安的南侧,苏联军队也是依靠着钳形攻势一举歼灭了德国方面军队的第三十四军团。
突来的变数导致了德方内部矛盾激化苏联方面军队发动的突如其来的反击行为造成了德国方面军队的内部矛盾的迅速地激化与蔓延,戏剧性的是,这三个集团的军群的总指挥们竟然不约而同的都在同一个时期都病了,除了在11月29号,阿道夫的警卫旗队师选择了首先撤退以外,第一装甲集团军在司令的领导之下也开始选择向后方撤退,这些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极其巨大的。
其实从这个层面来说,尽管当时莫斯科地区的气候对这场战争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但是德国方面的军队缺乏十足的斗志与获得补给困难的问题也已经说明了一切,德国军队若是再选择持续进攻,那他们就只能是死路一条了,而这个结果就会直接导致处在前线的部队和阿道夫下达的“未经允许不准撤退”的总命令背道而驰了,同时,这也和后来解除了一大批指挥员的职务的事件有着十分重大的关联。
南线选择了进攻战术,这开了坏头不料在公元年11月份底,南方集团的军群总指挥龙德施泰特竟然向上级请求施行总撤退的战略,但是无奈遭到了他的上级阿道夫的强烈拒绝,因此他对阿道夫提出了强烈的要求,除非阿道夫答应让他带着自己的军队持续撤退,否则就可以解除他自己南方集团军群总指挥的职务,而阿道夫这边也真是一点儿都不客气,毫不犹豫就选择当场让老龙退居到了二线。但是让龙德施泰特本人更加生气而且无奈的是,在第二天,南方集团的军群依然还是接到了阿道夫下发的撤退的命令,这个举动也太打老龙的的脸了!这让他非常的不爽。
但是,令他们都没有想到的是,南线军群的大规模的撤退行为带来了巨大的羊群效应,这个羊群效应迅速发展并扩散开来。在12月16号,中央集团军群的总指挥博克也向阿道夫提出了撤退的要求,但是在过去了仅仅两天之后,他自己的职务就让第四集团军的总指挥克鲁格接替了。
羊群其实是一种十分散乱无序的组织,它们平时圈在一起也只是知道盲目地横冲直撞,但是只要领头的那只羊动起来的话,其他跟从的羊就会选择毫不犹豫地一哄而上,它们丝毫不会顾忌前面可能会有狼或者是离这儿不远的地方就可能会有更鲜嫩的草。
让阿道夫等人万万没有想到的却是:德国方面的陆军总指挥与他们的总参谋长同时也说出了有关撤退的要求,并且他们还请求自己可以告老还乡。要知道,阿道夫其实很早就想要直接去领导德国方面的国防军了,他又怎么可能会放弃如此绝佳的机会呢。于是,他立刻毛遂自荐,毫无客气地抢过了布苏契奇这个前任陆军总指挥的强大的国防军指挥权的接力棒,但是他还是选择让哈尔德继续担任军队的总参谋长这一职务,很明显,这只是想让他去当自己的一个“人肉挡箭牌”罢了。而且,让许多人感到惊奇的其实还远远不止这些行为,古德里安自己竟然硬着头皮,直接去找了阿道夫并建议他带着军队选择撤退,由于他本人在12月4号检查完部队回来的时候,指挥车不幸掉进了路边的沟里面,人们差一点儿就看不见阿道夫这个人了,所以在他回到了司令部之后,他就丧失了继续去进攻苏联方面的信心与决心,而且当看到一批批批的老领导与老战友们都选择告老还乡了,他从根本上就失去了再继续进攻的源动力。显而易见,他的结局与前面的那几个人都一样,连阿道夫的手都没握到,就选择直接地解雇了古德里安,让他独自归国“修养”。
小结经过上面的种种事件我们其实可以看得出来,德国方面的军队之所以在莫斯科战场上惨败,那都是由于自身的各种缘由造成的结果,无论是他们之前说的气候还有补给困难等等各种问题,都没有君臣之间丧失了最基本的信任这个问题来的巨大。大家想一想,德国方面的军队不仅是兵多将广,而且他们的装甲打法也训练得十分娴熟,为什么让朱可夫打了反击战最后竟然还取得了成功呢?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上下思想的不统一,从而丧失了作战的信心。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8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