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周谁是中国古代的闪电战之王纸上
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yyzj/260588.html#唐朝#你好,我是依然。今天我们继续分享这本《纸上谈兵》。
上一篇文章: 古德蒂专访朱婷是百年一遇的天才,我也不可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前面我们说了,中原王朝与草原骑兵的对抗,就算获得胜利,代价也是巨大的,难以持续的。毕竟游牧者是“马背上的民族”,人人都是天生的骑手。对他们来说,打猎作战既是工作也是生活。习惯定居的中原王朝即使投入再大精力发展骑兵,也很难跟专业级选手对抗。
要对抗草原骑兵,军事变革就是唯一的出路,汉武帝时期的“以步制骑”就是一种方法。马镫出现后,使中原人又找到对抗游牧民族的另一种方法,就是“以骑制骑”。“以骑制骑”,历史上出现了两个方向,一个是重骑兵,以重制快,一个是向草原骑兵学习,以快制快。先说一下,重骑兵,以重制快世界军事史公认,马镫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发达,金属产量和铸造技术远高于游牧民族,在加上马镫的加持,重骑兵就发展起来了。所谓重骑兵,就是给骑手和战马都披护铠甲,虽然速度降低了,但优点是防护性好,而且重量大,冲击力和杀伤力就强,可以正面冲击敌人。但中国重骑兵只经历了不到年,除了装备价格昂贵之外,最大的问题是重骑兵机动性的缺失,骑兵就没有了灵魂;同时装备太重,就使重骑兵的无法持续的战斗。最关键的是,长枪和弓弩等兵器的杀伤力不断提高,重骑兵的防护优势也没有了。这样重骑兵就成了一个费油又没多大用的兵种,只能被淘汰。没有了重骑兵,中原人怎么对抗北方的游牧民族呢?这就要说到唐朝按照“师突厥骑兵,以制突厥”的思想,建立了轻骑兵军团,以快制快。隋朝时期,由于久在太原接触突厥,李渊对突厥的生活习惯有清楚认识。就有了向突厥学习的想法。他建立了一支骑兵部队,士兵不但要向突厥学习骑射,还要在衣食住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向突厥学习。最后,这些士兵完全突厥化了,就连突厥人遇到这些士兵,都认为是突厥部落,真正做到了以假乱真。这是一个大胆而有创意、有魄力的尝试。从此,李渊建立了一支突厥化的骑兵部队。这支部队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后来的李世民成为李渊轻骑兵革新的接力者,唐朝骑兵也超越了突厥骑兵。突厥骑兵擅长的是骑射和佯败反击等传统游牧骑兵的招牌战术,而唐朝骑兵还擅长正面冲击和中央突破。李世民擅长运用骑兵,常出其不意的出现在敌人阵后,或在侧面迂回奋击,或正面直接冲击。敌人措手不及,惊慌失措,自乱阵脚。唐军骑兵的真正战力,在中原战争中没有得到真正的考验,在和突厥骑兵对决中,才真正的表现出来。从公元年开始,突厥颉利可汗便频频入寇唐朝北方边关,忙于中原战事的唐朝完全处于守势。公元年玄武门之变,颉利可汗趁火打劫,领兵攻至离长安仅有40里的泾阳,在与李世民签下“渭水之盟”后,才退军。从贞观元年开始,东突厥接连陷入内乱与雪灾,实力大减。贞观三年十一月,唐军兵分六路进攻东突厥,突厥的外围部落或降或灭,颉利可汗羽翼被剪除。此后,唐军轻骑兵自建军以来的最高光时刻到来了,贡献了中国战史上最精彩的长途奔袭和连续打击战例。贞观四年(年)元月,李靖亲率0轻骑,自马邑(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区)出发,绕过了突厥军主力,乘夜突袭颉利可汗的王庭定襄。此战,李靖充分发挥了轻骑兵的超强机动性,穷追猛打,不给颉利任何喘息的机会,连续进行五次攻击。颉利完全没想到唐军骑兵行动如此之神速,更没想到唐军敢孤军深入,结果损失惨重。这是第一次打击。颉利率部北撤,途中又连续遭到唐军截击,等撤到铁山(今内蒙古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一带)时只剩下几万部众,其他部众被唐军分割包围、各个击破。这是第二次打击。颉利刚撤到铁山,李靖军随后就到,猝不及防的突厥军全面溃散。这是第三次打击。颉利再逃,在今天的内蒙古二连浩特附近,又遭到唐军的第四次打击。在唐军连续四次攻击后,堂堂的颉利可汗身边只剩下数十骑兵。他见逃往漠北无望,便去依附到东突厥贵族苏尼失处避难。但还没安顿好,唐军又来了,颉利被俘虏,东突厥就此亡国。这是第五次打击。如果以李靖率轻骑兵夜袭定襄为始,唐军轻骑兵一共用了两个半月就灭掉了东突厥,战绩远超汉武帝经年累月的北伐匈奴。在以前,草原民族和中原王朝对抗中,草原民族的最大优势就是凭借着骑兵的机动性优势,败而不亡。中原王朝即使战胜,也很难彻底歼灭草原骑兵;即使给予其重创,草原民族也可通过不断后撤,特别是撤退到中原大军无法长时间驻留的漠北地区,休养生息,没几年便可恢复元气。唐军骑兵与之前的中原骑兵就不一样了,虽然是以突厥的轻骑兵为蓝本组建,但在战场上体现出了远超突厥骑兵的战力。在唐灭东突厥之战中,无论是皇帝李世民,还是一线将领李靖,都没有打算给颉利任何喘息的机会,利用轻骑兵的高速度,对颉利发动了连续五次打击。李靖这种穷追猛打的战法,被王永兴先生称为“不停顿连续作战”,与二战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闪电战理论有一举同共之秒,可以说,李靖是中国的“闪电战之王”。唐军之所以可以做到“不停顿连续作战”,一个秘诀是,唐军应用强大的运程机动能力达成了进攻的突然性。唐军的冒险精神很强,他们采取了分兵奇袭的战法,常常以小规模的轻骑先行进击,在战马相对缺乏的状态下,优先保障奇袭部队一人至少双马,保持机动力。这样一直没有被一路逃跑的东突厥骑兵甩开,从而屡屡能打东突厥骑兵一个猝不及防。第二个秘诀是,唐军轻骑兵的肉搏战能力强于突厥轻骑兵,这和卫青、霍去病骑兵的正面冲击战术有共通之处。正面冲击战术需要高度严明的战场纪律和对高伤亡率的极限容忍,这恰恰是草原民族不具备的。为了对付突厥骑兵,李靖还创造了新型武器“陌刀”。如果说轻骑兵是唐代最强兵种,那么陌刀就是唐代最有名的兵器。当唐朝骑兵数量不足时,装备陌刀的唐军重步兵就成为对抗游牧民族骑兵的首选神兵利器,有“人马俱碎”的威名。在灭掉东突厥之后,马背上的唐军轻骑兵北征西讨,成为当时内亚大陆第一强军。好,总结一下,唐朝坚持“师法突厥、以骑制骑”军事战略,在同样的赛道,以同样的赛制,实实在在地打服了游牧民族。正因如此,草原民族才认唐朝皇帝李世民为草原共主,“天可汗”就是这么来的。可以说,大唐帝国兴盛于轻骑兵的马背上。今天就到这里,明天我们继续分享这本书——《纸上谈兵》。你可以把这本书分享给你的朋友,明天见!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9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