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碎玻璃之夜,到纳粹反犹大屠杀,德国

导语:极端民族主义在德意志的畸形发展

年大萧条后,纳粹将流淌在德意志民族血液中的民族主义思想充分发掘,在畸形发展中生长出了法西斯主义。年希特勒上台后,开始大肆压迫反对纳粹的政党和各界人士,在扳倒了魏玛共和国政权后,他又将民族矛盾指向全欧洲最具财富的智慧的民族——犹太人。年11月9日夜,纳粹终于开始从言语污蔑转变为对犹太人的烧杀抢掠,无数犹太人教堂、店铺、私人住宅被纳粹洗劫抢掠,后来的史学家们将这一事件称之为——碎玻璃之夜。

一、德国的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这个词最早起源于中世纪法兰西,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在抵御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侵略中逐渐发展出一种忠于民族的家国情怀,最终凭借着这种精神赢得战争,并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到了近代,民族主义思潮在欧洲不断发展,拿破仑战争时期随法国大军向中欧和东欧传播。年拿破仑输掉了莱比锡民族大会战,可法国人的思想却永远留在了德意志的土地上。

一战后,德国人普遍为战败感到羞耻,在原德军总参谋长古德里安和纳粹的鼓动下,德国民众心中的那种民族自豪感开始畸形发展,极端民族主义和排犹主义思潮开始在20世纪20年代末的德国大地上疯狂生长。费舍曾这样说道在纳粹德国的学校里,教唆学生去憎恨犹太人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曾这样写道:雅利安人在世上最大的敌人就是犹太人。不单单是希特勒本人将犹太人视为低劣种族,戈培尔、海德里希等高级将领也对犹太人充满仇恨。

年后,在民意支持下上台的纳粹党接连颁布多项反犹政策。年9月,德国国会通过了《德意志公民权法》和《德意志血统及荣誉保护法》,这两部分法律成为德国反犹的法律基础,使德国的反犹活动合法化。

身处德国的犹太人虽然感受到了整个国家的压力,但他们却没有预先撤离德国,而是坐以待毙。笔者查阅大量史料,总结出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来德国犹太人仍然对纳粹抱有幻想,他们认为这种种族主义的狂热状态很快机会过去;另一方面则是德国犹太人领袖的误导,这些犹太人领袖已经长期定居德国,他们将自己视为德国的一部分,他们号召自己的同胞以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忠心,消除纳粹和其他德国人对犹太人的歧视。

二、碎玻璃之夜

到了年,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开始变本加厉。这一年的20月28日,近两万名犹太人在并未收到任何通知的情况下被德国政府驱逐到波兰。波兰政府自然拒绝他们入境,于是这批犹太人只好在两国边境定居。

在被驱逐的人中,有一位叫做贝尔塔的犹太女孩儿,她将自己被驱逐期间的经历写下来寄给了远在巴黎的哥哥格林斯潘。格林斯潘在得知了妹妹的遭遇后,立刻找到德国驻巴黎大使求助,在遭到拒绝后,冲动的格林斯潘居然向这位大使的腹部连开三枪,导致其不治而死。

这一事件传回德国后,迅速发酵,成为德国排犹情绪高涨的导火索。年11月9日,希特勒和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在准备出席啤酒罐政变15周年的庆祝仪式时得到巴黎传回的死讯,立即决定扩大对犹太人的迫害。

当晚,在希特勒的授意和怂恿下,德国各地的希特勒青年团、盖世太保、和党卫军装扮成平民走上街头,开始对犹太人的住宅、商店、教堂进行疯狂地破坏。纳粹党卫军保安处头子海德里希也指示手下:不得对示威进行任何阻拦,只需保证德国人的财产不受损害即可。犹太人的商店可以捣毁、犹太人如果反抗可以立即逮捕。

11月9日到11月10日凌晨,仅仅一个夜晚,全德国各地就有超过七千间犹太商店被砸毁,近三百间犹太教堂被毁,三十余家犹太百货公司遭到纵火,就连奥地利的犹太教堂都受到波及。

许多犹太人建筑的玻璃被打破,这些碎玻璃在月光的照耀下散发着水晶般的光芒,因此被后来的德国人讽刺地称为水晶之夜,也称碎玻璃之夜。

事件中遇害的犹太人更是不计其数,仅仅一个夜晚就有上百人死亡,被捕人数超过三万。这些被逮捕的人大多被送往集中营,虽然有一部分人能够在集中营里活着离开,但也都被要求强制离开德国。

三、后续影响

这一事件很快传到了世界各地,许多国家政府选择与德国断交来表示抗议。但对于德国纳粹政府来说,碎玻璃之夜只是他们迫害犹太人的第一步。在20世纪30年代,德国已经在国际舆论中占得上风,因此即便美国召回驻柏林外交官,也不会使希特勒和纳粹德国的行为有任何改变。

碎玻璃之夜标志着纳粹对犹太人迫害的开始。在希特勒的计划中,不仅仅是犹太人,吉普赛人、波兰人以及活跃在欧洲的布尔什维克主义者都是其迫害的对象。因此,希特勒一方面制定侵略波兰的作战计划,一方面构想日后建立大德意志帝国的美好图景。

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拉开帷幕。德军仅用了一个月便拿下波兰,随后便对波兰境内的犹太人展开大屠杀。年元旦后,纳粹秘密警察海德里希在柏林万湖旁的一座别墅中召集纳粹14个部门的高级官员举行会议,制定了大规模屠杀犹太人的彻底方案。

对于纳粹集中营的描述,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有很精确的刻画,当时的德国社会也不乏辛德勒这样尚存良知的人存在。但在整个国家的普遍意志下,少数人的声音注定遭到埋没。

据不完全统计,从碎玻璃之夜起直到二战结束,全世界受到迫害的犹太人有近千万之众,被纳粹以各种残忍手段屠杀的犹太人也超过六百万人。

结语:

诚然,我们认为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不随任何个人意志而改变的,但当个人的决策能够影响到历史事件时、历史发展中的偶然性因素便会起到重要作用。如果那位巴黎犹太人没有杀死德国大使,那么碎玻璃之夜还会发生吗?

历史发展从来都是偶然性与必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历史不能从来不能假设,从碎玻璃之夜事件的来龙去脉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德国大使遇刺的消息传回国后,仅仅几个小时,全国各地就十分默契地发生了大规模排犹事件,显然这是纳粹早已准备好的行动。因此可以断定,即便没有这位巴黎犹太人的一时冲动,纳粹也会想方设法将矛盾和怒火发泄到犹太人的头上。

这是民族仇恨和极端民族主义在德国发酵的结果,并非任何事件或个人可以扭转的,在历史的车轮前,任何人都只能默默顺从。写到这里,笔者忽然想起了凯撒大帝在发动内战前说出的那句名言:骰子已被掷下,只能继续前进。

参考资料:

[1](澳)奥尔佳·霍拉克著.从奥斯威辛集中营到澳大利亚一位纳粹大屠杀幸存者的记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01.

[2](以)丹·巴旺(D.Bar-On)著;张嘤嘤译.恐惧与希望纳粹大屠杀幸存者及其后代子孙[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3]单世联,郎静.作为文化的反犹主义与纳粹大屠杀--单世联教授访谈录[J].中国图书评论,,(3):4-12.

[4]倪梁康.胡塞尔与犹太人问题[J].晋阳学刊,,(3):70-76.

[5]胡博文,王庆阳,许浩.从水晶之夜看历史发展的必然与偶然[J].中外企业家,,(5):-.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61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