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不要武断下结论

覃丽带着五岁的儿子和自己的妈妈一起外出踏青。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一家人玩得很开心。休息的时候,覃丽拿出了两个苹果递给儿子,并对儿子说:“你吃一个,外婆吃一个。”

没想到,儿子在两个苹果上各咬了一口,覃丽看到后很生气,狠狠地瞪着儿子。儿子看到妈妈生气了,连忙说:“妈妈……”

还没等儿子把话说完,覃丽就立刻打断了儿子的话,严厉地说:“你怎么这么自私,都告诉过你了,一个是给你的,一个是给外婆的,怎么这么不懂事!”

儿子听到覃丽的话后,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想说些什么,却又不敢吭声,样子很是委屈。,

外婆看到后,一边给孩子擦眼泪,一边轻声地问道:“来,告诉外婆,为什么要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呢?”

孩子抽泣着说:“因为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给您。”

外婆听到孩子的心里话后,很是感动,她抚摸着孩子的脑袋温柔地说:“傻孩子!”

而身为母亲的覃丽,在听到儿子的回话后,既为孩子的懂事感到骄傲,也为刚刚自己武断的批评而感到羞愧。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犯过与覃丽类似的错误,还没等对方把话说完,就武断地下了结论,最后却发现原来是自己弄错了。这种情况一方面会造成非常尴尬的局面,另一方面也会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还有一些人,面对自己频繁重复上演的类似错误,总能为自己找到一个很好的借口——我性格比较直爽,有什么说什么,所以才容易得罪人。问题是,事情的真相真的是这样吗?那些总是武断下结论的人,真的是因为性格直爽吗?

在我看来,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在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还没等别人把话说完,就武断地下了结论,其实是因为他们在没有听清楚问题时,就首先从主观意识上认定了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所以轻易地给出了结论。最后,当他们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又会感到十分后悔。

当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能够及时道歉确实是值得表扬的,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重复犯类似的错误。要想避免武断下结论、武断回答的错误,就要求我们在和对方交流的时候,一定要等对方表达完自己完整的观点后,再做出相应的回答。

在大多数人看来,所谓的沟通,其实就是语言的交流,但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古德曼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倾听比诉说更得人心。古德曼的这种观念,就是著名的古德曼定理。古德曼定理并没有否定说话的意义,而是告诉我们,不能将沟通简单地理解为有声的说话,因为有时先声夺人会让我们陷入思维定式,使我们的回话产生尴尬。

为什么倾听在回话的过程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我们在回答问题之前,我们是对方的听众。如果对方的观点还没有叙述完毕,我们就抢先回答了,那么谁又来当听众呢?如果没有了听众,那么,提问和回答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2)任何问题的回答都要经过思考。如果我们在回答问题之前没有经过思考,那么就很难领会对方提问的含义,很可能会做出武断的结论。

(3)要知道,回答问题前的倾听也是消化问题的过程,问题要先领悟在回答,才能做出有效的判断,而倾听就是消化问题的最佳途径。

那么,既然倾听这么重要,为什么还是有许多人不会倾听呢?倾听到底难在哪里呢?

归纳来说,倾听最困难的地方就是需要我们放弃自己的立场,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方的世界中。但是,这一点相信许多人都很难做到,也正是因为如此,导致了回话的困难。例如:

有一位妻子对自己的丈夫说:“你看×××又买了一辆新车,唉,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呢?”

丈夫很想表达自己的观点,但还是忍住了,因为他正在努力学习倾听。

接着妻子又说道:“算了,我还是不指望了,你看看你现在的收入,再过几年也是没戏!”

丈夫终于忍不住了:“什么叫没戏?你是神预言啊,未来的事你怎么知道……”

上面对话中的丈夫其实已经很努力地在倾听了,但最终还是失败了,他始终不能放弃自己的立场,投入妻子的世界中。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我们总是认为自己在听,可事实上,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在考虑对方提问后我们该如何回答,并没有完全投入到对方的世界、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所以我们才不会回答。

当我们在练习倾听技巧的时候,无论对方的话多么可笑,又或者令我们多么不解,都一定要尽量忍住辩解的冲动,只需要做出反馈式的回答就好。

责任编辑:滕余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16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