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莫斯科战役,为何朱可夫改变打法就能奏
如何理性客观地分析莫斯科战役中德国失败的原因?客观讲,德军万精锐居然在莫斯科战役中失利,多少让人有些意外,但理性的分析后,又会发现,苏军打破闪击战不可战胜的神话,又是必然和战场环境促成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进攻莫斯科前,德军从未遇到过像样的抵抗,莫斯科战役中,苏军突然改变打法多少让德军措手不及。年8月23日,苏德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可以说从这时起,苏军和斯大林就放松了对德国东进的警惕,年6月22日巴巴罗萨行动打响后,斯大林刚开始还是不相信,甚至在德军开进几十公里后,仍然认为这是德军的小股部队试探性进攻,并没意识到德军会以万人三个集团军群的规模发动闪电进攻。
正是在苏军毫无防备或者说斯大林疏忽大意的情况下,德军才在战争打响后几个月,苏军部署在西部五大军区的万精锐部队遭到毁灭性打击。从另一个角度讲,战场形势让德军太兴奋了,从占领明斯克到基辅包围战,德军几乎没有遇到一场像样的抵抗,客观上促成德军统帅部在8月23日做出了暂缓进攻莫斯科的决定。
可德军万万没想到,正是暂缓进攻莫斯科的这一个月,让斯大林重新调整了部署,也让新任莫斯科防御方向的指挥员朱可夫改变了打法。虽然德军调集了3个装甲集群以及集结了万精锐部队,也在10月份接连打赢了三场包围战,但到11月底12月初,战场形势突然转向有利于苏军,原因就是气候和德军的后勤补给出了问题。
从这个层面讲,如果说气候对双方影响都一样,那么,德军错判苏军实力以及没有及时调整闪击战打法,也是造成苏军打赢莫斯科战役的重要诱因。
其次,连续的快速机动,德军装甲部队已经疲惫不堪。不可否认,二战德军的作战主要依赖于装甲进攻的快速机动,可以说离了装甲进攻德军就寸步难行,这是德军在各个战场的作战优势。但是,人会疲劳,机械同样也有损坏,由于苏德战争打响时,德军本来装甲车辆就不足,年12月18日阿道夫下达第21号作战指令,要求组建三个集团军群和4个装甲集群时,古德里安已经告诉他可供作战的装甲坦克数量不足,只能用缴获的英法坦克凑数,战争打响时,多辆装甲坦克,只有多辆坦克是履带式的,换句话说,多辆装甲坦克都是轮式装载,虽然在公路上轮式车辆跑得快,但遇到泥泞道路和乡间公路,它的优势就完全没有了,只能停在大路上变成了苏军的活靶子。
而从古德里安的遭遇来看,年8月23日他指挥第2装甲集群南下增援基辅,9月16日莫德尔指挥第3装甲师与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群完成合围以后,德军算是完成了二战最大的一场包围战。不过,好事多磨,仅过了一周,古德里安就指挥第2装甲集群回到中线,准备从南线向莫斯科方向的图拉进攻,但在苏军布良斯克方面军的不断阻击下,到11月底,第2装甲集群并没完成战略进攻任务,主要原因就是德军遭遇到气候以及后勤补给的双重困难,更糟糕的是,12月4日古德里安到前线视察,不仅发现部队士气低落,还发现可供使用的装甲坦克无法履行作战任务,在回来的路上,他的指挥车又掉进壕沟,只好坐随行的通信指挥车回到指挥部。
一连串的遭遇让古德里安感到继续进攻毫无胜算,遂向博克元帅提出暂停进攻莫斯科的建议,而他自己实际上已经向第2装甲集群下达了暂缓进攻的命令。
从这个层面讲,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的遭遇已经说明德军闪击战在莫斯科战场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也从侧面反映德军总体指挥和作战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正是德军的进攻斗志出现动摇,才使苏军防御有了重大转机。
再次,战争潜力及战场资源制约着德军继续发动攻势。凭心而论,按双方损失大小考虑,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仅仅伤亡了50多万人,但苏军比德军有优势在于损失多少,马上就能补充多少。苏德战争打响前,斯大林就发布了战争动员令,苏联将苏德战争命名为卫国战争,足以说明苏联打的是一场全民皆兵的卫国之战。
反观德军,直到年才开始实现全国总动员,但为时已晚。况且在莫斯科战役时,刚开始英美盟国是不看好苏联会战胜德国,但珍珠港事件爆发以后,美国加入二战,英美需要苏联来牵制德军75%的主力,可以说,除了苏联自身战争潜力巨大以外,英美加大对苏联的援助力度也帮助苏军解决了冬季严寒以及防御上的诸多难题。
因此,到年12月10日朱可夫发动大反攻时,实际上德军已经没有了还手之力,一方面是德军根本没想到苏军的兵力补充会那么快,朱可夫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建立了多道立体防御线;另一方面,德军自身确实出现了重大问题,除了后勤补给跟不上以外,还就是巴巴罗萨计划根本也没考虑苏联的气候以及战场环境问题,装甲坦克供应不上,交通运输因铁轨距离不同导致保障物资送不上去。
通过上面的分析看出,德军在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主要还是自身的问题,一是继续让装甲部队发动钳形攻势,却让苏军运动战和游击战打了个迎头痛击;二是指挥员的作战意志出现动摇,苏军大反攻后,阿道夫一口气撤掉了一大批高级指挥员,这是德军失败的最大主因。三是气候和苏军的战斗意志打赢了闪击战。11月7日苏军在红场阅兵,12月10日的苏军大反攻以及西伯利亚精锐投入作战,这些主客观因素都有利于苏军改变战场态势。
更多资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