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特种兵式旅游火爆,他们图的到底
“日行三万步”、“48小时不睡觉”、“整趟旅程就花几百块”、“第二天还能准时赶上‘早八’”……这个春天,“特种兵式旅游”在网络上十分火爆。
近期,各大社交媒体上,全国各地的年轻人纷纷晒出自己不一样的旅行经验,分享快乐,掀起了一波出游热潮。
只是,这样的旅行,不再是大家向往的悠闲生活,更像是一场对身体发起的极限挑战,如同特种兵拉练一样。
微博上,“特种兵式旅游”的相关话题讨论已突破千万次;小红书平台,近期三周内,截至4月16日,相关笔记发布数量增长超过20倍。
就连不少官媒也纷纷下场称赞,表示这是年轻人“不负青春,共赴山海”的活力象征。
央广网也来“凑热闹”
“特种兵式旅游”为何突然走红?
那些亟待恢复旅游业热潮的城市,又该如何看待这样的旅游现象呢?
从很多报道中不难看出,所谓“特种兵式旅游”与其说是一种说走就走的浪漫,倒不如说更像酒桌上的“一口闷”,年轻人要的就是那股不管不顾,又不服输的劲。
“特种兵式旅游”的共同点都是时间短,景点多,他们要在短时间(通常是周末两天,还包括来回车程)尽可能多地打卡旅游景区;旅途几乎都是“穷游”模式,每个景点都是匆匆而来,拍几张照片后,匆匆而走,唯一休息的时间是在火车上。
他们中间有的是经过详细规划,算好行程时间和车次,更多是心血来潮,临时起意买票,随意选择某个目的地。
网友展示自己即将奔赴的旅程
一切都是新鲜又陌生的体验,远方已不再遥不可及。
好在大部分人还是重点跑一些交通便利的大型城市,比如武汉、南京、北京、上海、西安、成都、杭州等城市,这类城市不仅车次较多,景点也更为著名。
“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早成了过去式,现在的年轻人完全是“上车睡觉,下车狂飙”,主打就是极限挑战。
他们的旅途也确实辛苦,因为没有足够预算,晚上就随便找地方休息,网吧、酒店大堂,甚至24小时营业的麦当劳里,都能凑合。
收费景点,肯定是不会进的,免费景点才是他们的最爱。
对于那些指责年轻人旅行太过走马观花,要慢下来体验旅游乐趣的人,他们或许会翻着白眼问:“你给报销么?”
“穷游”在年轻人中间并不是件丢人的事,反而是一种“酷”的青春表现。
对于他们来说,有钱又有闲地旅游不算啥,能不花钱甚至少花钱各地打卡,才是真本事。
宁波网友“祈”,利用一天休息日往返宁波。
前一天晚上20点,他乘坐价格较低的绿皮火车前往武汉,隔天早上抵达武汉后,马不停蹄逛完了武汉市的长江大桥、武汉大学、古德寺、黄鹤楼等七大著名景点。
当天晚上,21点登上返回宁波的火车,休息一夜,当火车抵达宁波后,他准时上班。
这则经历被他发上网后,随即冲上热搜第一名。
网友不禁惊叹他是十足“时间管理大师”,更佩服他日行超数万步的体力。
模仿他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宁可委屈自己,也不愿委屈周末”。
出游的年轻人可能前一天刚在上海外滩看了江景,隔天就逛起了西湖,晚上可能又在某个城市撸串。
其实,“特种兵旅行者”古代也有,而且更著名。
22岁的徐霞客从江苏来到浙江,他在《浙游日记》中写道:“上午发舟。七十里,晚至昆山。又十余里,出内村,下青洋江,绝江而渡,泊于江东之小桥渡侧。”
之后三十多年,他跑遍中国,成就了不朽的《徐霞客游记》。
旅游的本质是对自由的渴望,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无论是当年坐着木船,千里迢迢航行到浙江的徐霞客,还是对今天日行三千里,夜间只能在火车上休息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的心态没有任何差别。
对于他们来说,玩的就是心跳的感觉。
年,张小砚的游记《走吧,张小砚》出版,很快成为当当销量第一。
书中她说,“这本游记发生在哪不重要,重要的是价值观和对生活的态度。想去就去,快乐就去。”
因为游记引起热议,张小砚上了“杨澜访谈”,杨澜不解地问,“你这么折腾到底想完成什么愿望?”
她回应说,“做越来越像我自己的那个人。”
那年冬天,张小砚去了庐山,进山前的她在网上发帖:“给我讲一个好故事,送一坛酒。没故事的同学,就以劳力换,或者带些下酒菜也行。”
这就是网上“我有故事,你有酒么”的出处。
张小砚离去,点燃了一个有关梦想的引信。
越来越多渴望自由的灵魂,行走在路上,讲述着诗和远方。
但是,突然袭来的疫情将年轻人短暂“封印”,他们在家上着网课,心却飞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这届年轻人只想用最短的时间,将过去的遗憾统统补回来
恢复“自由身”后,宁静的课堂再也藏不住他们躁动的心,那是一股“只争朝夕”的迫切感,只想把过去三年造成的遗憾,用最短时间弥补回来,而且要玩得“够本”、“够酷”。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其实是在寻找自己的“越狱”时刻。
对于渴望亲眼看到这个世界的年轻人来说,旅行不再是壮举,不再是朝拜,而是享受生命的方式。
其实仔细体会这局促的“特种兵式旅游”时间,不难发现,这届年轻人选择如此自虐的方式旅游,还是因为他们太“乖”了。
“苦行僧”般的行程,实际是年轻人不敢耽误上班和上课的时间,也是被节假日人潮汹涌的景区和高昂的住宿费用弄怕了。
因为怕旷工被开除,怕逃课被老师记录,耽误学业,他们只能拼命压榨属于自己短短两天的周末时间,为青春留下点记忆。
在“闲”和“钱”都受到约束的情况下,赶场旅行或许不是最理想的出行方式,却已经是很多年轻人的“最优”选择。
一位网友分享自己的行程
虽然一路舟车劳顿很辛苦,但对于出游的年轻人来说,烧烤吃了,日出看了,西湖逛了,日行数万步又如何?
旅行是自由的,旅行也是叛逆的。
今天八零后、九零后的朋友不妨回忆下,当年读书时,有哪个没有以各种理由请假外出旅游过?
那时的年轻人,逃课,甚至逃火车票、逃景区票……都成了事后值得炫耀的谈资。
青春没有售价,旅途就在当下。
有梦就该出发,勇敢去探寻未知世界,触摸梦想,才是旅行的意义所在。
没有一个年龄段比二三十岁的年纪更适合去感知外面精彩的世界,尝试新奇的体验。
对于以传统旅游业为主的城市来说,年轻人这种“特种兵式旅游”,可谓让人欢喜让人忧。
打开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各类热门城市相关的“特种兵”旅行攻略铺天盖地。
随着年轻人扎堆前来,各类社交媒体发布当地景区视频和照片流量明显上升,直接为所在城市拉了一波热度。
武汉长江轮渡,票价1.5元,因为被大学生视为最佳“观光游览航线”,火爆社交平台。
武汉长江轮渡迎来近三年最多客流
武汉交管部门数据显示,仅今年一季度,轮渡客流量近万人次。
其中,北接汉口江滩、南连户部巷的武中航线因为航线长,观赏长江景色更佳,因此最为繁忙。
周一至周五客流达2万余人次,周末更超5万人次乘船赏江景,最高单日客流达6万人次,日输送乘客人次创近年内新高,乘客多为天南海北的大学生。
昔日靠深度游、精品游的旅游城市,怎么也没想到会与年轻人井喷的“到此一游”撞了个满怀,白捡了不少免费流量,又心有戚戚。
城市旅游业收入靠的是“留客率”,意思是旅游者在当地驻留时间越久,消费机会也就越多。
城市旅游业更欢迎那些可以“慢”下来的游客
大学生的这种“特种兵式旅游”,说走就走,而且还舍不得花钱,显然不是城市旅游业所期待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并非只是来旅游城市走马观花的游客,而是一群尚未实现经济独立的大学生,他们不畏辛苦,一路看着世界,还要绞尽脑汁节省开支,出行并不容易。
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不妨用更开放的眼光去看待这种旅游新形态,通过更多的理解和正向引导,把握好这一波“流量密码”。
在今天所有城市发展都急需人才的背景下,主动“送上门”的大学生,岂不是难得的人才招揽机会?
他们的到来,为城市带来了“流量”,城市也应拿出自己的暖意和包容度。
比如提供经济实惠的民宿和旅社、在热门景区周边设置公共休息区,或设计出适合年轻人打卡的游玩产品等,让这些来去匆匆的年轻人同样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将“流量”变“留量”。
如今,城市竞争早已是人才间的竞争,任何产业发展都离不开人才聚集,“特种兵式旅游”的爆火正是每座城市最好的营销时机,更是留人的最佳机遇。
良禽择木而栖,人才同样需要适合的土壤。
与其今后大费周章外出招人,不如利用好城市的“主场优势”,张开怀抱,让年轻人体验到城市的魅力和活力,自觉自愿放慢脚步,找寻到未来方向。
年轻人喜欢去什么样的城市工作、生活,或许在浮光掠影式的旅行中,便已埋下种子。
旅行总能打破人生的边界,一切都是新鲜又陌生的体验。
因为一座有着温度的城市,远方不再遥不可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