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大撤退成功的背后,为啥希特勒命令

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yyhj/260665/
敦刻尔克大撤退年5月26日晚上,40万英法联军(以下简称联军)败退到法国敦刻尔克后,英军冒着德军炮火进行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历时9天最终成功撤出33.6万人,为继续坚持战争保存了最珍贵的有生力量,史称“敦刻尔克大撤退”。之所以能成功撤退,除了联军的求生欲望和国内指挥调度,动员艘各型船只参与撤退,联军飞行员、船员们的拼死抵抗和工作,更得益于希特勒在5月24日德军即将包围全歼联军的大好形势下突然命令装甲部队停止前进,没有及时截断联军退路将其包围消灭,给了联军组织防御和撤退的时间与空间。为什么在当时大好形势下,希特勒下令装甲部队停止前进,而不是乘胜追击包围消灭联军?曼斯坦因计划,蓝色为德军第一:指挥调度问题闪击战是一种以装甲车辆为主的讲求速度的作战方式,因此为保证装甲部队的高速运动作战,达成战役目的,德军车辆大部分都被集中使用,那些没有得到车辆的部队只能徒步前进,速度完全跟不上装甲部队;而由于参谋部愚蠢的道路分配方式,德军在行军中经常出现拥堵。法国战役开始后,拥有辆坦克、近4万辆机动车的克莱斯特装甲集群仅得到4条行军道路,由此导致坦克、车辆和数量庞大步兵、炮兵以及后勤单位挤成一团,堵塞的长龙蔓延近公里。为了给快速运动的装甲部队让路,在行军中没有得到车辆的部队不时停下来,极大影响了德军部队的跟进速度。好不容易装甲部队离开了,后方已经腾出部分道路,但拥堵并未得到根本改善,由于缺乏有效的指挥调度,马车、汽车、步兵、火炮经常共用同一道路,更是令本就缓慢的部队雪上加霜。.德国第一装甲师穿过法国境内的一座浮桥速度跟不上,加上交通堵塞,5月13日古德里安部1、10两个装甲师抵达河边时,相当部分的步兵和绝大部分炮兵根本没有跟上,这就导致古德里安不得不以少量步兵在几乎没有炮兵的辅助下强行渡河。在渡河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指挥调度,场面也是十分混乱,《古德里安将军战争回忆录》曾记述道:每次装甲部队渡河时,基本上都是零散的,有的师部过去了,但防空部队还没到河边,有的步兵甚至自己找船,场面乱作一团。德军推进越快,这一问题就越明显。当德军装甲部队推进到敦刻尔克附近的时候,步兵、炮兵、后勤等部队还落在后面很远的地方。没有步兵、炮兵掩护的装甲部队在进行城市作战时就是活靶,没有后勤的支持装甲部队就无法维持长期攻势,因此在5月24日希特勒走访A集团军群司令部时,总司令龙德施泰特建议在离敦刻尔克不远的运河一线上的装甲师应当停止前进,等候更多后续部队的接应,而这一建议得到了希特勒的认可。在法比边境的德军士兵正在检查一辆废弃另外,由于此时攻击敦刻尔克的德军共16个师,他们分别属于2个集团军群的4个集团军,龙德施泰德希望在继续攻击前理顺复杂的指挥系统,防止战时的指挥调度出现问题造成混乱。还有就是因为战争进度快得出乎德军意料,尽管德军闪击战理论已经逐渐成熟,但很多德军指挥官依然处于边打边学状态,《失去的胜利》一书中曾描述道:许多军官对A、B两个集团军攻打法国的大战略是清晰的,但实战中该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穿插、分割对手仍不明确。也就是说,除了古德里安、隆美尔等少数装甲部队指挥官,大部分指挥官尤其是步兵部队指挥官对于闪击战依然一知半解,并不十分清楚如何指挥部队去支持装甲部队行动,如何利用并且扩大装甲部队的战果。因此面对据守敦刻尔克以及大批赶往敦刻尔克的联军,德军需要作出调整并等待后续部队跟进,保证自己能够获得胜利而不是阴沟里翻船。德军后勤车队第二:糟糕的后勤当时德军装甲部队广泛装备轻便灵巧的Ⅰ、Ⅱ、Ⅲ、Ⅳ型坦克以及各型车辆,因此德军推进速度是一战时期的6倍,同时期联军的2-3倍。德军打了联军一个措手不及,令其很快陷入惊慌失措中。年5月15日清晨,法国战役开打才5天,法国总理保罗·雷诺就沮丧地给5天前才接替内维尔·张伯伦担任英国首相的温斯顿·邱吉尔打“这一仗我们恐怕要打输了。”德军进展神速,后勤却一团糟:首先是德军后勤管理方面,铁路和水路运输归陆军运输部长管,汽车运输归军需部长管,由总参谋长协调;运输队分配到各集团军群,但由军需部指挥,集团军群司令不能插手;海、空军后勤力量与陆军无关,如需互补,只能请求协助。这就导致了前线部队需要补充物资的时候,就必须去协调各部门的关系然后扯皮,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急需的物资,极大影响了德军前线部队的作战效率和推进速度。其次,由于德国军卡产能不足,大量军卡又优先装备装甲部队,导致德军后勤单位缺乏军卡,只能征调制式不一的民用车辆和骡马用于后勤运输,这直接对德军后勤工作造成压力,运输速度也始终提不上去。因为缺乏足够卡车,马车拉火炮在德军中运输速度慢,加上后方道路拥堵和指挥调度不畅,导致德军后勤无法跟上装甲部队的推进速度,装甲部队不得不经常停下来等待补给尤其是油料。再者,由于法国境内的许多桥梁、隧道和道路在联军撤退时都遭到破坏,而德军又缺乏足够的工兵进行快速修复,因此德军更无法通过建立前线补给基地来为部队提供有效补给。幸运的是德军缴获英法联军不少物资,并且与空军协调获得空运补给,因此德军进攻没有停顿。但这些物资不过是杯水车薪,德军物资缺口依然巨大,而后勤部队依然没办法提供充足补给。而且过快的推进使得德军装甲部队的后勤补给线暴露给了联军,如果联军发动反击,那么补给线随时都可以被轻易切断。德军并不是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德国陆军总司令部军需部长瓦格纳在5月20日便打电话给帝国运输部长要求征调车辆,并且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铁路和水路运输,在布鲁塞尔建立了一个大型补给基地,但这并不能马上缓解前线装甲部队面临的窘境。因此在德军将联军赶到敦刻尔克时,德军后勤实际上已经无法继续为前线部队提供充足的燃料和物资了,装甲部队必须停下来等待补给。法国战役形势图第三:德军的战略考虑,需要保存装甲部队实力年5月10日法国战役爆发,德军向西欧国家发动大规模进攻,力图在最短的时间内迫使法国投降,逼迫英国就范,在苏联准备好之前便扫平西欧,为德军下一步行动铺平道路。德军的突然袭击打得联军节节败退,溃退到敦刻尔克时,北部战事已逐渐明朗,不过此时法国南部和巴黎尚在法军本土军团控制之中,法军已着手调整防线,准备在索姆河一带组织防御,企图重演一战将德军阻挡在巴黎郊外然后赢得胜利的戏码。因此此时法国南部的战事才是接下来德军的战略重点,德军需要继续维持力量对法国南部形成强大压迫,从而让法军无法拖延法国战役进程,避免德军再次被拖入阵地战的泥潭;紧接着德军就可以如法炮制,迫使法国投降,实现战略目标。而实现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德军装甲部队足够强大。因此在当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避免装甲部队损失,用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作战局长约德尔将军的话说就是:“牺牲一辆坦克都是不值得的。”另外,闪击战的胜利也使得希特勒极为看重这支宝贵的装甲部队,加上在第二阶段对法国的“红色作战”中装甲部队仍然是打败法国赢得胜利的重要保障。因此希特勒也在一份命令中表示:“为了以后的作战需要,要节俭的利用装甲部队。”.5.24“停止前进”命令下达时的弗德军下一步的行动需要装甲部队,不过装甲部队的情况并不乐观,连续14天高强度作战使得德军大部分坦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仅A集团军群,克莱斯特就向第4集团军司令克卢格报告说他麾下的装甲师已有50%的坦克不能使用,其中30%遭到了不可修复的损坏,另外20%因为机械故障急需维修;霍特的报告也指出,他的第15军已经有约1/3的坦克不堪使用,3个坦克师每个师都大约伤亡了50名军官,名士兵;而根据古德里安第19军5月28日的战斗日志记载,他曾向克莱斯特建议:“比利时投降之后,我们是否有必要继续在此作战,而使不必要的伤亡持续升高,应予以考虑。各装甲师只保有50%的实力。如欲使德军能在短期内投入在另一场战役中,则各项装备急需先予以修缮。”行进中的德军装甲部队不乐观不代表德军装甲部队就此失去了战斗力,实际上很多坦克经过维修后都能够继续战斗,而且在一路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德军也缴获了不少联军的坦克、装甲车辆,加上德军后方工厂生产,足够补充前线装甲部队的损失。当时第19军参谋长沃尔特·内林上校就曾因此抱怨道:“希特勒并不明白,这些不能使用的战车当中也包括了那些因为小故障而抛锚的战车,只要修理几小时,它们就可以再度使用。”也就是说,当时的德军实际上是有能力像法国战役开始的时候那样继续高速推进的。不过对已经将战略重心转向法国南部、决定保存装甲部队的德军高层和希特勒来说,他们并不会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76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