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斯坦李从超级英雄到反英雄告别美国信
年11月12日,伟大的漫威教父斯坦·李去世,而在他离开之前,超级英雄也许已经在走向衰亡。
斯坦·李的一生创造出了无数的经典角色:蜘蛛侠、钢铁侠、雷神托尔、绿巨人、X战警、奇异博士、超胆侠……这些我们今天津津乐道的超级英雄都在漫画和电影中大展身手。就在不久前,由他笔下角色衍生创作的电影《毒液》刚刚上映,在票房和观众评价上大获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电影不仅仅由长相可怖、作风亦正亦邪的外星怪物担任主角,观众对超级英雄主角的观感也不再是单纯的崇拜和仰慕,而“萌”、“可爱”、“吐槽狂魔”成为了评价主角的关键词。这意味着,不知不觉中,传统的英雄形象已经被打破:无畏、勇敢,用超乎常人的力量惩恶扬善的超级英雄似乎已经过时,充满小人物特色和挫折的角色反而更加深入人心,而这正是从斯坦·李创作平民英雄蜘蛛侠就开始彰显的发展趋势。斯坦·李人生所见证的是美国式典型超级英雄的崛起和“去世”。
斯坦·李视觉中国资料图
超级英雄,一个现代神话
超级英雄的美梦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这是一个如悬崖般下沉的时代。正在经历着经济与文化的双重转型的美国处于经济萧条和战争阴影之中,20年代热情奔放,无所畏惧的勃勃生气已随着战争和经济下行而烟消云散,人们既悲叹疮痍的社会,又忧心于岌岌可危的核毁灭,在积极创造物质发展的同时满怀不确定和畏惧,救世主从未如此被期盼过。人们需要新的英雄,能够带来勇气、鼓舞、安全与希望。就这样,超人从平民读物中诞生。
年DC漫画公司的《动作漫画》(ActionComics)的创刊号上,第一次出现了超人的形象:紧身蓝色衣服,披红色披风,用双手托起汽车拯救民众于危难中。超人的名字构建了超级英雄的基本概念:一个超越普通,有超能力(SuperPower)的人。并且,随着人们期望的增加,超人的能力也在逐步提高,早期漫画中的超人只是力大无穷,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他才被赋予了自由飞翔的能力。再之后,又获得了眼部发射射线、透视、千里眼、顺风耳、催眠术等绝招,以便及时发现危险,战胜敌人阻止灾难。
超人的创作者舒斯特(JoeShuster)表示,不少神话英雄都对其构思超人产生过影响,尤其是希腊神话的大力士海格力斯和《圣经》的犹太战士参孙。但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神话般的人物,超人并不生活在虚无缥缈的天庭和遥远的大陆,而是穿梭在现实的城市之中,对抗的是可怕的街头罪犯,由此切切实实地成为社会的保护者和民众的心灵慰藉。
超人的著名台词“为了真理、正义和美国道路,进行着无尽的战斗”彰显了其存在的最大意义:一位集结了无限力量的正义之人,承载着人们关于美好社会的期望。他的相貌英俊、行为果断、性格坚毅,彰显人性的光辉和英雄主义价值观,是绝对完美的偶像。可以说,超级英雄是美国制造的现代神话,也是社会大众的安慰剂,是新一代的“守护神”。
因此,他们常常拥有着非人类的身份,和神话传说与宗教故事息息相关,体现出一种原始崇拜的英雄主义精神。例如著名的超级英雄雷神托尔来自于北欧神话,是奥丁之子。在漫画设定中,他被流放人间,消除了所有关于神的记忆成为一名医生。在一次旅行中,他意外找回了雷神之锤,恢复记忆和力量,成为保护人类免受邪魔侵犯的超级英雄。女性超级英雄身上也常有神话的影子,神奇女侠名叫戴安娜,被设定为宙斯和天堂岛亚马逊女王希波吕忒的女儿,长生不老,刀枪不入,力量非凡,率领一帮亚马逊女战士保护地球。
虽然超级英雄的诞生和古老的英雄主义一脉相承,但不能单纯地认为其仅仅是英雄主义的现代变种。强调个人能力至上和秩序维护的超级英雄很明显还与“美国信条”(AmericanCreed)这一主流价值观的息息相关。美国信条主要包含两部分思想,在经济上信奉洛克主义(自由主义),在制度上实行稳定的代议制民主。这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格局和阶级体系,即少量精英阶层作为社会领导,大量中产阶级为社会主体,并承诺底层可以通过拼搏实现阶级上升(实际上不一定能够实现)。总体来说,面向中产阶级漫画读者的超级英雄的终生任务,就是在维护这个社会体系的和谐与稳固。在外表上,超级英雄始终维持着社会精英的形象。一开始,超人的制服是创作者小时候观看马戏团表演时得到的灵感与希腊英雄式披风的混合,不具备明显的群体身份标示性。但在超人之后,几乎所有的超级英雄都穿上了紧身制服。制服成为了超级英雄最重要的形象标记。其作用不仅在于对人的视觉刺激并凸显出强大的身体力量,更重要的是,它表达的是一种权威,身着制服的超级英雄寓意着他们正如军队、医生、警察、神父一样担负着某种社会身份和使命,值得尊敬和崇拜。
在行为上,超级英雄们始终践行着“国家正义”和“社会正义”。年底开始,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蔓延,作家乔·西蒙(JoeSimon)和艺术家杰克·柯比(JackKirby)合作创作了美国队长这一经典英雄形象,成为漫威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超级英雄。之后,超级英雄们纷纷加入战斗,超人、美国队长、神奇女侠等英雄的爱国主义的渲染成为当时漫画的创作趋势。之后,20世纪60年代,美国超级英雄的另一个兴盛时期是黑人争取民权最激烈的时间,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诞生的《X战警》系列(出版于年)具有鲜明的种族隐喻,漫画中变种人的遭遇和当时美国黑人的处境非常贴近。
尽管斯坦·李表示,他在创作时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的喜好,但一代又一代的超级英雄们,从来都无法脱离社会偶像的身份存在,他们的故事反复回应着美国民众的呼声。
从神到人,新英雄形象的确立
不少读者评论说,蝙蝠侠最大的超能力是人性。这位年诞生,继超人之后第二位全民英雄没有任何超能力,只是一个从痛苦中成长起来的普通人,他依靠科技的辅助行使超级英雄的职责,个性更为丰满、复杂,具有不同的性格侧面和弱点。蝙蝠侠的流行喻示着,超级英雄有某种从神到人的可能。而斯坦·李创造的蜘蛛侠,则正式践行了这种可能性只是平凡青年,他有着各种的烦恼,例如爱情不顺、求生艰难、一边拯救世界一边工作,时间不够用等等,与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人面临同样的困境,其现实主义的一面深深吸引了读者。
蜘蛛侠诞生在肯尼迪执政的20世纪60年代初,文化政策的宽容成为了滋养超级英雄的漫画文化发展的良好土壤。这一时期既是美国漫画的黄金时代,也是超级英雄漫画大发展的时期。漫威运作人马丁·古德曼(MartinGoodman)试图将漫画事业进一步产业化,当时正在漫威工作的斯坦·李由此得到了不少创作机会,他认为以往的超级英雄们太过于偶像化,不够接近人性,希望创作出更接近于人的超级英雄英雄:“(超人)不接地气,我从未对他感兴趣,因为我从来不为他感到担心。”“我的所有超级英雄都有人的缺点,我努力表现他们尽管有超人的力量,但他们的生活并不完美。”
蜘蛛侠后诞生的一系列英雄,如绿巨人、奇异博士等,也都有着不同的缺点和独特人格,也都撕下完美的面具,呈现给观众更接近普通人的形象,推翻传统超级英雄所建立起来的许多标准:谨慎理性的行事风格、大义凜然的英雄做派、从不犯错的处事姿态等等。
超级英雄从神到人的变化反映的是对传统社会规范的挑战和正在逐渐走向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一方面,在社会环境上,少数族裔的权利意识崛起,在美国曾经占据了文化体制中主要职位的欧洲后裔白人精英阶层正在逐步后退,他们所代表的精英文化和保守主义倾向的正统性也在慢慢消失。国会本身强制要求国家艺术基金会首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