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骂古德里安乡巴佬,孰是孰非一文
年防守诺曼底,隆美尔主张装甲部队靠前布置并适当分散,古德里安等正统派则主张靠后布置而完全集中。双方争执之下,气得隆美尔口出恶言。孰是孰非?这个问题还从来没人真正说清过。下面不妨来较详细地解答一下这个问题,也算是了结一场军事史中的著名公案。
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从理论角度明白预备队布置的依据所在,即靠前布置和靠后布置分别是为了什么,以及为什么通常靠后布置;是否必须完全集中,还是可以适当分散。不明白这些,就谈不上解答这个问题。
所谓预备队,其实可以分为“时间预备队”和“空间预备队”两类,前者主要是何时使用的问题,后者则主要是何处(以及何时)使用的问题。“时间预备队”通常是在小型作战尤其是古代那种面对面会战中出现,即二线或三线兵力,战斗开始前已展开为横态,视情况直接投入战斗。而“空间预备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机动预备队,就其实质而言可以理解成“机动纵深兵力”,主要是运用于较大型作战。年诺曼底,德军的装甲部队,自然是属于机动预备队了。
而机动预备队位于后方的位置,单从抽象的几何关系上说,横轴方向自然以靠中间的位置为宜,以保持最大限度的灵活性。纵轴方向,愈靠前则投入使用的快捷性愈大(机动的距离和时间短,消耗能量也少),极限情况就是没有预备队,战线上某处兵力横向调动;而愈靠后,则投入使用的沉稳性愈大(“直援”而不“斜援”,正常展开,沉稳使用),极限情况就是无限靠后,则投入战线任何一点都会是“直援”而正常展开。而“快捷性×沉稳性=有效性”,所以要依据现实情况,位置前后适中。
至于现实中的考量,首先要分进攻战和防御战两种情况,相对来说进攻战要靠前一些,以保证及时投入交战。防御战则主要是看我方打算重点防什么,如果重点是防堵敌人透入我阵线,则靠前布置为宜,而且可以不必完全集中,因为调动的距离和时间短,必要时可横向调动而集中为一;如果重点是应对敌人透入我阵线后的穿插迂回(或是直接迂回我侧翼),则靠后布置为宜,通常是应该完全集中,形成一个待机而动的拳头,以期施以有力反击,一举而击败敌人。
而由于近现代防御战多是反突破作战,敌人若实力足够且布置得宜,通常是容易达成第一步即透入我方阵线(后文会系统来谈突破作战),所以胜负之分主要在于敌人的穿插迂回与我方反穿插迂回的较量。这就是为什么防御作战中预备队通常靠后布置。而我方的反穿插迂回,是含有某种积极主动的意味,所谓“后发制人”。这种作战中,一线兵力的主要任务是使敌方暴露意图,并尽量拖住和消耗敌人,待我预备队(主力)破敌时再予以必要配合,从而打破敌人进攻,局势有利则转入反攻,趁势消灭敌人,此所谓使敌“有来无回”。
总之,现实中预备队布置在何处,须视具体情况,纵轴方向若是分成若干道防线,主辅轻重、进退取舍,如此自又带来若干变数。而横轴方向虽说靠中为宜,亦须结合具体情况,比如布置于敌最易达成突破,或是我便于举行反击的地段,若是战线弯曲,是布置于突出部(或凹陷部)两侧还是正中,两侧的话是哪一侧,等等。而纵横两轴是需要有机结合而综合考虑,自然也就更为复杂。简要言之,基于空间环境特点、双方兵力特点,以及具体态势特点,“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说到这里,关于诺曼底德军装甲师如何布置,答案也就很清楚了。隆美尔主张装甲部队靠前布置并适当分散,正统派则主张靠后布置而完全集中。孰是孰非?当然是前者是而后者非。
且不说隆美尔反对正统派的直接理由(敌人空中优势阻碍趋前机动),须知当时防守海岸,敌人要想成功,关键是先上了岸立稳脚跟,这是最难的一步,只要此步实现,仅凭实力硬堆,德方也顶不住,而这是相当于突破作战的第一步(透入敌线),然后才能进行第二步(穿插迂回)。所以德方的防守重点是阻止敌人第一步实现,则预备队自然应该靠前布置,靠后布置无异于放任敌人上岸,自动放弃了最可倚仗的守势之利(敌人由海入岸是最虚弱的一环)。简言之,只要敌人上岸站稳,那便大势去矣,一线之机全在于不让敌人上岸站稳。这就是为什么隆美尔一再强调“最初24小时决定一切”、“胜负就在D日”。
而敌人实力既占绝对优势,登陆必然是多点同时进行,只要有一处成功即可,而隆美尔的方案是以装甲师为单位临近海岸布置,可说是最具灵活性和机动性,指挥到位的话,分合为变,游刃有余。而完全集中靠后布置,那本是用于反穿插迂回,以我之主力形成拳头,一举而击败敌人,这与当时的反登陆作战根本格格不入。且不说能否及时到达和投入交战,即令能,敌人多处海滩登陆,打下去一个点的同时,敌人在其他点已经立稳脚跟了。至于说连续快速打掉各点,那自然是沿战线横向调动,既然如此,最初的靠后布置有何意义,徒然多走路多费时间,而靠前布置乃至邻近海岸,岂不就成了隆美尔的主张。
所以,那些正统派的观点不免是教条主义了,以至于逻辑就不通,这些人的认知水平,大抵也就限于“集中”二字了,或再加上“机动”二字,除此就没有什么了。隆美尔虽然也未必能从理论上说服他们,但凭借经验和天分,所提主张是完全正确的,再加上其他辅助方案,在当时形势下可说是近乎最佳了,那是一整个有机的防登陆体系,并不完全倚仗装甲师,仅凭此点就高出那些正统派甚远了。
因为既为守势,自然要将环境之利发挥到极致,而那些正统派则光想着集中机动,凭装甲部队一锤子解决问题。隆美尔说得好,装甲部队横冲直撞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何还能紧抱着教条不放,隆美尔骂人是“乡巴佬”,虽不免刻薄,倒也不算骂错。至于希特勒,更是门外汉而已,自然是来回摇摆,听着谁都有理。隆美尔一语中的:“谁最后走出他的房门,谁就是对的。”可谓是“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了…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