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法师最初不觉的最初是何时
什么是初?因裁而初。初是什么意思?裁衣,所以从衤字部,从刀。裁衣,叫初。因裁而初,裁,剪裁的裁。所以佛门中出家人穿的是割截衣,一块一块的布,碎布,割截衣。像我们这是七衣,割截七条衣。为什么告诉你割截?觉心现前就是种种割截,在眼叫见,在耳叫闻,不是割截吗?但你能够担当这一些割截,其实就是你根本一心的富贵。自然法师
伏以。真源湛寂。覺海澄清。絕名相之端。無能所之迹。最初不覺。(冃取為最,因裁而初,起自覺明,似背明覺。)忽起動心。成業識之由。為覺明之咎。---永明延壽大師《宗鏡錄》序
文字稿:
要是真的明白时,就是在这四句话之中念念去参,念念去体会。就从伏以开始,真源湛寂。觉海澄清。绝名相之端。无能所之迹。
这四句你能用得上,念念回光,往下所有一切祖师讲的道理自然浮起,自然在心中为你勾勒而成。
什么叫自然浮起?就是下面那一句,你自然就知道最初不觉。
最初的最,中国人写得多少好,叫冃(ㄇㄠˋmào)取为最。冃就是覆盖义,冃取为最。
什么叫冃取?
觉心随缘之时,你却只是举体作缘,不就是冃、不就是覆盖吗?
觉心一定能随缘,可是你只知道举体是缘,整个就是缘,就是被盖住了。觉心一定能现举体是缘,但你只认举体是缘,就是痴。
古德讲的最初,要在心性看到你的最初啊!
最初,你不要讲说:「最初不觉,我也找不到最初在哪里啊!无量劫中我到哪里去找最初呢?」
最初不觉,就在你现在心中为你披剥,一切感受不都是附着感觉?你只认举体从缘,就是「最」。
什么是初?因裁而初。
初是什么意思?裁衣,所以旁边从衤字部,从刀。裁衣,叫初。因裁而初,裁,剪裁的裁。
所以佛门中出家人穿的是割截衣,一块一块的布,碎布,割截衣。像我们这是七衣,割截七条衣。为什么告诉你割截?
觉心现前就是种种割截,在眼叫见,在耳叫闻,不是割截吗?但你能够担当这一些割截,其实就是你根本一心的富贵,知道吗?所以这件衣服最富贵。
衣是什么意思?衣是心中所诚服,法也。衣者,法也。
过去根本觉心随缘的时候,不是裁吗?就是随缘在好就变成好,在坏就变成坏,在黑就变黑,在白就变白,似乎中间就有种种分界,就有种种不同差别,那叫做裁。
觉心若是不能够随缘而裁,就不叫做「觉」!
若觉心在黑跟在白一样感觉,那你还有什么觉?在好跟在坏一样感觉?不可能嘛。
光讲这最初,你还要向你的根本性中去认。
觉心一定能够举体作缘,就是覆盖的覆,觉心一定随种种缘,似乎就有裁割,裁切,种种割分。
但这本来是什么?这本来不就是自性吗?若是不能这样子做,不能起成如是用,如何有觉呢?
可是就在如是自性的最初二字当下,忘记了「觉」,你叫失去如是性。明明你要担当如是性,就任其剪裁,任其分别,不过就是性耳,就是如此。你忘记如是性,就是分别,就是真堕分别。
最初不觉,怎么找最初不觉?告诉你现在这一念就是最初不觉。你现在在这一念中的最初不觉,都能够明白其实能现出如是割截,能现出如是覆盖,其实都是「觉」。
觉心中现覆盖也是「觉」,觉心中现割截也是「觉」,所以覆盖跟割截再也障闭不了你的觉,何妨任其随缘所现?那叫大觉。
在最初之时,你忘记了大觉,就是最初不觉。
所以你明白如是性,将来就能明心见性,就能返璞归真。返璞归真就是祖师讲的一法不增,一法不减,过去怎么见,现在还是怎么见。
但是过去割截是割截,从此流浪;现在割截是性中的担当,这是汉传佛教,叫大乘佛法,叫你明心,叫你见性。
但见如是性,就是刚刚讲的觉海澄清。这是祖师永明延寿禅师根本教授的真谛。
所以为什么叫大乘?为什么叫难行能行?
你要去体会割截,那么庞然的割截,随缘感受的差别,
过去在差别时你只能堕差别,现在却在这么庞然的差别势力里面,我要倒吸一口气,坚定信心,我要在这种差别之中不坏差别,但我要认得他根本就是一如,
这种不是真发心人难以堪当!
镜体,在哪里看到镜体?就在差别之中的每一个差别。
差别不是一起现的,现在现黑之时,等一下就现白,那叫差别。差别要是一起现,那就像镜子突然一现,有黑有白,有蓝有黄,那也只是叫一个色而已,一个镜色,那镜色叫杂色。
什么叫差别?差别就是一个一个现。但他一个一个呈现之时,能现出差别的不还是镜子吗?不然你怎么知道差别?
觉心不都是这样子现的吗?一个个冒的吗?一个个冒出来之时,不还是一个个的不同吗?一个个的不同就好像一个个的遮覆,一个个举体都已经从缘了,就好像缘气的炽盛,那种庞然。
过去看到庞然是流转,将来你要看到庞然,就知道性如是耳,就是如是现,就能如是现。例如镜子,你看到如是黑色这么庞然,为什么镜子能现黑色那么庞然?镜性如是!为什么你要在意他那么庞然?
你还要觉得说镜色为什么那么庞然,表示你八分的力量还在镜色,根本不认镜体。光听你的声音我就知道,你还有个力量还全在镜色,不是吗?你才会知道为什么镜色那么庞然。
镜色不就是镜体吗?明白这道理,你要真正明白是镜子时,镜子在现出种种恐怖相,比如说一眼看这好恐怖,你怎么不会害怕,被吓到呢?镜子而已。
虽然嘴巴说镜子,然而你不知道恐怖吗?你当然知道!
你还会跟人家讲现这种样子,别人看到,要不知道镜子的人看到会被吓到,他会以为多恐怖,他会以为是什么?你比他还清楚,那叫旁观者清。不是吗?觉心将来你用得到就是如此。
现在跟你们讲,你们千万不要以为太遥远。
现在跟你们讲的意思就是,告诉你们心性之中就有如是智慧的担当,你应该起成惭愧,要回头照了。不要老是只是抓着现在以为的人生,以为的凡情,一生之中就被他无始终了。这种终了到最后自己都找不到自己在哪里。
因为现在的凡情之中,凡情就是剎那生、剎那灭,你觉得有感觉时,感觉你都抓不住,你却老是希望在种种抓不住的感觉之中,一直不断地向上希冀,向上作计划,
那已经叫做委屈,将来生中你都很难保任还在哪里!
不但自己难以保任,自己对现前的一切亲缘眷属,你永远都会怀有愧憾的,因为那个责任若是你心中能够有道,亲缘眷属念念之间受你的熏习,受你之间亲缘。
什么叫亲缘?就缘起在他心中也能够如是发起。你只要用功,周遭的环境都能变,刚刚讲大山大水都能变,何况你的亲缘不能变。
他自心没有力量,但你有力量,他突然感受到之时,那一念的感受就是他将来无尽的善根。那是我们要做的事情,那是真正的至孝,那是真正的慈悲。
因裁而初,起自觉明,似背明觉。
根本起自觉明,觉明起处好像就是覆盖,觉明起初好像就是割截,不是吗?根本就是是觉明。
觉明若是没有这个相,哪有觉明?但现前之时,又好像背离了明觉,又好像整体是覆盖,整体是割截。
其实这些,将来你要是体会之时,那都是好似而已!
你自己在这好似之中永远厘不清楚而已。将来你体会心性时,他一样割截,一样覆盖。
古德讲:他举体作缘。举体作缘,就告诉你性中就是如此,举体作缘。
镜体照色之时,举体作色。镜体照色是不是举体作色?镜体照色,要是这边有色,那叫二法,那谁在照色?谁是镜子?什么叫镜子?现色就是镜子,举体是色。
举体是色之时,你好像找不到镜子,好似似背明觉,找不到镜子了,但他举体不就是镜子吗?你还要找什么是镜子?明白道理时,举体就是镜子。
一切法中,将来证得处,就是明白,所以证有明的意思,明白就叫证,就是如此,就是似背明觉。忽起动心。
这一步一步,为什么要讲样子讲?就是让你体会心境就是如此。
看到心性就是如此之时,你就不会妄想我怎么流浪的,你明白心性就是如此之时,你才会哈哈一笑,原来我怎么会被他骗的!自己欺骗自己的!
节录于上自下然法师《略降宗镜录序》第二集
自然法师:为何男众可出家七次,女众只能一次?
自然法师:你只要认他的觉体,烦恼自消
自然法师:感觉和“觉”是什么关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