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德战争,为何中央突破战术难以奏效蒙

上世纪60年代,二战英军名将蒙哥马利曾两次到访中国,在参观完我军的精彩表演后,他说了一句名言:战争的第二条要律是不要用你的地面部队在中国作战。而他总结的第一条战争要律也出人意外,是不要向莫斯科进军。那么,蒙哥马利总结的第一条战争要律是空穴来风,还是有事实依据呢?实际上,这跟二战德军采取中央突破战术进攻莫斯科有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德军准备3到5个月占领莫斯科的战术为什么没有成功。

01中央突破战术威胁虽然大,对进攻方的战场投入要求也高。

首先要明确一点,文章所提的中央突破战术并非单指德军进攻莫斯科的单一军事行动,而是整个巴巴罗萨计划中,总的战略方针是把占领莫斯科作为重中之重,是从打击苏军军事政治和战斗精神这个层面为出发点的。

因此,人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德军在闪击苏联之前,阿道夫和苏军统帅部都想到了年拿破仑兵败莫斯科的问题。不同的是,阿道夫提醒德军指挥官坚决不要走拿破仑的老路,决不能让历史重演;而斯大林和苏军指挥员们也提前做好了应战准备,并没打算让西方入侵者再次冲进莫斯科城。

那么,虽然攻防双方都站在不同的制高点来思考战争走向问题,德军为什么还要在中线采取快速突破的战术打法呢?换句话说,明知道苏军肯定会将莫斯科防线作为重点,阿道夫为什么还要说一套做一套,重走拿破仑的老路并再次以失败结束战争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德军的战争资源和战争潜力打不起持久战和消耗战。而古德里安创建的闪击战理论在闪击波兰和进攻西欧的成功,客观上又掩盖了装甲部队在进攻苏联途中所遭遇的不足和困难。

从这个层面讲,德军用两支装甲集群向莫斯科进军,就是想用快速机动加突然袭击来弥补后勤保障不足及资源供应上的短板。试想一下,如果苏德战争打响时,德军在北南任何一个方向配置两个装甲战斗群,其结果会是什么模样呢?

02不管苏军有没有防备,中央突破战术对德军都是重大考验。

从历史上看,年沙俄变成苏俄开始,苏联的西部边境线是慢慢以斯大林防线来构建的,这条防线是从年开始修建,从北部的卡累利阿地峡一直延伸到南部的黑海沿岸,全长有多公里。但在年德军闪击波兰以后,苏联的边境线西移,苏军准备新建一条新的筑垒地域,但没等修好,苏德战争就爆发了。

实际上,这里面有个插曲,就是沙俄和波兰之间一直存在的领土纠纷问题不断,早年不说,在年爆发的苏波之战,波兰就拿下了白俄罗斯西部、西乌克兰和波罗的海三国,年8月23日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时,德国答应出让东欧利益为条件给苏联,站在苏联的角度是拿回了本该属于自己的领地,所以有些人认为苏联参与了瓜分波兰,而苏联并不买账,原因也在于此。

由于有了这个复杂的地理环境联系,苏德战争打响时,所谓德军在前一个多月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实际上占领的是苏军防御非常脆弱的防区,客观上讲,这也为苏军准备莫斯科的防御争取到了一定的时间。

另一方面,从当时的战场情况来分析,中线德军进攻除了有两条苏军防线防御外,一条是新的斯大林筑垒地域,虽然还没完工,但也部分迟滞了德军的进攻,最典型的就是布列斯特要塞作战;一条是老的斯大林防线,德军在进攻明斯克过程中曾遭遇到苏军利用拆除的老堡垒作抵抗。还有一个就是普里皮亚特沼泽天然阻拦的问题。客观上讲,这两个地理环境的阻碍,对德军进攻是个严峻的考验。

反过来讲,由于明斯克到莫斯科的复杂环境,德军进攻莫斯科中央突破战术难以奏效,而苏军同样采取中央突破战术进行战略大反攻,也会遭遇相同的问题。年苏军在南北展开4次重大战役行动后,把第5次反攻作战放在中线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要不是罗科索夫斯基提出南线装甲部队从沼泽北上,巴格拉季昂行动打不出这么好的效果。

从这个层面讲,德军在年8月份突然中止进攻莫斯科的行动是另有原因的,人们一直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7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