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德战争,曼施坦因为何说南线资源争夺
回顾二战历史,发生在年夏秋作战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对于东线战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让苏军拿到了战场主动权,还加速了同盟国战胜轴心国的进度。可是,对于参与这次战役的曼施坦因来说,他却认为东线作战转折点不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而是争夺南线战略资源之战,是德军在高加索的撤退影响了整个战场,这是为什么呢?
01资源不足是德军在东线作战的最大短板,初战成功只是昙花一现。许多人认为德军统帅部制定的巴巴罗萨计划是个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原因就是只注重快速打击,却忽视了德军的后勤保障和资源不足。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当年12月18日德军统帅部下达第21号作战指令时,德军不仅坦克准备不足,还对苏军的情报侦察工作缺乏必要的针对性。
从相关资料和古德里安回忆录中得知,21号作战指令下达后,如果没有法国提供的多辆坦克作补充,德军是没有足够的坦克满足4个装甲集群的需要,而曼施坦因指挥第56装甲军陷于波罗的海三国的原始森林和沼泽地,也是因为前期情报工作不到位造成的。
可以说,当战争打响,德军在三个月的时间内接连打赢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和基辅包围战,除了苏军疏于防备和战术指挥上失误外,德军装甲打击的突然袭击占了很大一部分优势。
从这个层面讲,在德军赢得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两场包围战的胜利后,就再也没有打出一场像样的快速机动作战,说明德军走下坡路的原因并不是指挥上有多大错误,而是装甲部队的短板问题开始显现,资源短缺已经严重制约了装甲部队的前进速度。
02曼施坦因说东线作战转折点在南线资源争夺战,是从侧面印证哈尔科夫反击战的重要作用。在曼施坦因认为,德军统帅部在年犯了两个致命错误,一个是不准第6集团军撤出斯大林格勒,另一个是分散了南方集团军群的兵力,在A、B两个战斗群之间出现了一个公里长的无防守漏洞。
实际上,曼施坦因之所以把视角重点放在南线资源争夺,也是从侧面说明他打赢哈尔科夫反击战的重要性。不过也有人认为,发生在年3月间的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虽然曼施坦因以少胜多重新夺取了该城,却也为德军在紧接着发生的库尔斯克坦克大战埋下了伏笔,原因就是曼施坦因暴露了德军家底,使苏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有恃无恐,用了几个月时间专门等着德军来进攻。
那么,当所有人都认为斯大林格勒战役才是东线作战的转折点时,曼施坦因为何要独辟蹊径说南线资源才是转折点呢?从一定程度上讲,他说的并没有错,事实上,如果曼施坦因一直纠结在斯大林格勒战场,把救援保卢斯第6集团军作为顿河集团军群的中心任务,那东线作战的进程很可能要提前结束,因为朱可夫集结的6个集团军预备队已经开始向A、B两个战斗群的结合部移动,占领哈尔科夫和罗斯托夫,就切断了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团军的后路,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从这个层面讲,曼施坦因看问题的角度似乎比德军统帅部更高一层,打赢哈尔科夫反击战赢得伟大统帅的称号也实至名归。
03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哈尔科夫反击战到底哪个影响更大一些呢?实际上,从事后总结的角度看,斯大林格勒战役肯定要比哈尔科夫反击战意义重要得多,因为这场战役牵制了德军在东线作战三分之一的兵力,虽然第6集团军只有30几万人,但双方投入到这场战役的外围兵力却是多了好几倍,苏军打赢这场作战,对后续改变战场态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而对曼施坦因来讲,虽然他指挥顿河集团军群采取冬季风暴行动营救失败,有部分是德军统帅部的责任,但作为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的直接领导,曼施坦因还是要承担主要责任的。从一定程度上讲,如果没有打赢哈尔科夫反击战,曼施坦因的指挥才华就会大打折扣,是后者的胜利掩盖了前者营救失利的不足。
从上面分析看出,哈尔科夫反击战对曼施坦因的个人荣耀比对整个东线作战似乎意义更大一些,而斯大林格勒战役则不同,这是继德军在莫斯科攻坚战失利后的再一次失败,从此再也不敢有攻城的打算,也算得上是中止巴巴罗萨行动的一次拼死决战。
更多资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