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不爱逛博物馆,从心理学的角度

大家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疑问,每次逛博物馆都可以学到很多,但是逛博物馆也是真的累,明明感觉就几十分钟,但就是很疲累,这是为什么?

作为一个喜欢旅行的心理咨询师,今天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问题的原因。

这种现象专业上叫“博物馆疲劳(MuseumFatigue)”。

博物馆疲劳

(1)在连续观察中,对展览的注意或兴趣系统性减少的有关现象的总和;观看展览中兴趣水平降低,精神或身体疲劳感增加或观看展览后觉得无聊的一种自我报告。——比特古德

(2)观众在参观过程中逐渐出现的精力耗竭,注意力涣散,认识活动机能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象。——严建强

“博物馆疲劳”影响因素

(1)参观展览的精神紧张节奏和展览契合度差,博物馆展览在设计中是考虑到博物馆疲劳的,所以信息密度和空间设计是有节奏的,一般在一段展品和知识点密集的段落后就会设置一个相对舒缓的段落或者空间,如果观众参观的节奏和这个节奏契合不上会加剧博物馆疲劳的出现时间;

(2)展览观众休息区设计不合理,一般到了一个大的段落结束之后,展览应该设置一个观众休息区,往往以影片播放、长凳摆设等形式出现供观众休息,恢复“博物馆疲劳”。如果展览没有考虑观众休息问题就会使观众的“博物馆疲劳”无处释放,这样观众就会放弃参观。

逛街和参观博物馆的不同

(1)逛街在一个具体店铺里停留的时间有限

(2)逛街除了调动视觉之外,还可以通过进食、闻香等调动其它感觉来对冲单一化

()逛街可以自主选择休息,把疲劳积累特别是体力上的疲劳摊薄

有些人认为,博物馆疲劳症是由于违反了人体工效学而产生的。我们在进行任何工作劳动的时候,都会有最舒适的姿势,能够让我们更长时间的工作、而产生尽可能少的疲劳。比如最佳的桌椅高度、屏幕的位置、视角方向和大小、字体大小和颜色、光线和温度等等。但在展览尤其是画展中,为了整体的审美效果、或者展品摆放的需要,并不是所有的布置都符合人体功效学的。

比如,很多画的标签用很小的字贴在画作旁边的墙上,很多时候还在画作的下方,人们不得不凑得很近,或者弯下身体才能看清楚。而在博物馆里,不少展品是在摆在展示柜中,参观者也得弯下腰才能观看。也有些为了达到某种心理感受而采取了特殊的布展方式。

审美和认知疲劳也是造成博物馆疲劳症的一大原因。我们看展览,当然希望看到尽可能多的内容。有人曾经研究过,即便是最专业的展览、人们凝视一幅作品的时间也只有20秒左右,更不用说普通观众对作品的观看更容易“走过就当看过”、“拍照就当欣赏”,能够驻足、仔细研究的并不多。每一幅艺术作品都有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每个展品都有人文历史或科学技术等等方面的沉积与知识,就算只看标签,参观者也要不停地获取新的信息、很多信息还是没有连续性、甚至相互碰撞的。我们并不容易只沉浸在某一个相对单一的情境中。

有人说,艺术是创作者和观众们的对话。那么在藏品丰富的美术馆中,就好像成千上万、操着不同语言、口音的人,在跟你说着各种各样的事情、表达着不同的情绪。而如果是专题展览或者同一风格,可能会由于展品看起来都差不多而产生审美疲劳,人们也因为缺乏认知刺激上的新异刺激、也没有强烈的动机和及时反馈而容易走神(又不是玩找茬或者消消乐)、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来集中注意。博物馆的展览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长期陈列展,一类是临时展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特展。

长期陈列展展出的都是本馆藏品,它们是博物馆展览的基础。所谓的镇馆之宝一般都会长期陈列在常设展中。博物馆达人往往对这些明星级展品如数家珍,在他们看来,这些展品是体现博物馆江湖地位的重要保证,也是逛展时不容错过的亮点。

全国各大博物馆的长期陈列各有其精彩之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是国家博物馆地下一层的“古代中国”基本陈列,这里的展品构成了一部浓缩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发展史: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红山玉龙、后母戊鼎、四羊方尊、说唱俑、三彩骆驼载乐俑……如果愿意,完全可以拿着中学历史课本前来打卡,当一件件国宝在眼前呈现的时候,曾经抽象遥远的历史瞬间就变得具体、鲜活。

当然,重要的并不是打卡。当我们亲眼看到那些文物到底有多高、多大、多精美,才真正理解了它们对于我们文明的分量。国宝、文物、艺术品……它们总是令人震撼又令人敬畏!当然,如果我们愿意与它们对话,会发现它们除了让人敬畏,也让人亲近。这就是我们爱上博物馆的理由。

为什么逛博物馆没走多远就觉得累,但逛街不会?

可能是因为博物馆里的东西都是有很多的文字介绍。然后看一看就会觉得比较累。因为都是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就像是上课一样,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就会感觉比较累。所以好多人旅游的话都不会去博物馆。奇石博物馆里面的东西真的是需要做一些功课才能看懂的。

真的就不是随便游玩能去的地方。感觉想要自己玩的开心,还是不要加上博物馆这一项了。不过我个人感觉逛博物馆还是需要认真的准备功课的。要不然走马观花的看一遍。感觉也不会有什么收获。而且博物馆基本上都是那些历史爱好者去看的。如果不懂那些文物背后的故事。感觉看了也是白看。

我觉得可能很多人对那些东西都不感兴趣,所以就会觉得特别的累。我觉得一个人还是要找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我觉得如果要是带小孩子去的话。小孩子可能会有一些好奇心。还是要配上旁边的讲解。感觉会让自己能够看得津津有味一些。如果要是自己随便的观看的话。感觉就是一些自己不认识的东西而已。所以好多人都会在博物馆买一个讲解的东西。有的时候博物馆还会配备讲解的人员。但是大多数的时候都是自己观看的。而且还会有一些播放器。那些播放器真的是特别的厉害。还能有不同种语言。就算是外国人来观看的话,也能有他们听得懂的语言。所以说我们的博物馆现在还是非常厉害的。

虽然有的人觉得博物馆这些东西非常无聊。但是这些东西是一定要存在的。因为要是没有他们就没有办法去保存我们的历史文物。我们的历史文物在外国可是被封为珍宝的。这些文物里面藏着我们民族的古老的密码。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的继承。

参考材料:周婧景.《从“博物馆疲劳”概念出发:参观博物馆的影响因素、检测方法与改善建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74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