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执着善法为实有,悟到这个理,这念心与
告诉我们空有不住,为什么空有不住?我们这念心本空,假使又去住在一个空的境界,就迷失了本空,所以空也不可执着。同样地,有也不可执着。众生执着一切法为实有,有有智慧、有感应、有佛、有善、有恶,乃至念佛、观相、求生净土……把这些境界当作实实在在的,这就是执着有。但这些境界,有生必有灭,有成必有坏,到最后还是要归于空;就算是得了“六神通”,最后这个身体还是要归于无常。执着任何一个境界为实有,就是执着有;不知道本性本空,执着一个空的境界,就是执着空。无论是空、是有,这些境界最后都会变坏,都不是究竟。唯有这念心不落两边,才是究竟。
这念心是绝对的,既然是绝对,尽虚空、遍法界,都在这念心当中,这念心没有边际,哪里还有一个中间?而“中道实相”也是一个方便的说法,因为众生执着有两边,为了给大众一个方便,使大众能够契入,所以才称它叫中道;假使没有这个方便,就不容易契悟。说一个“中”,不过是使大众安心而已,其实“中”也不可得;虽然是不可得,但也不能说是什么都没有。等到完全契入了这个境界、契悟这念心。“边”是方便,所以“中”也不可得。
这念心不断参究,到达最极致的一个定点;古德所说妙高峰顶,就是指我们这念心达到极致的境界。这念心是绝对的,一法不立,连两边都没有,中也不可得,哪里有什么轨则?这就说明这念心确确实实是不存轨则。有一必有二;如果心住在一个定点、止在一个定点,最后这个定点还是要散掉。这念心要不住两边,才能真正达到寂然无为;既然两边都没有,哪里还有中间?
一切法、一切轨则,都是为凡夫所立,而不是为圣者所立。什么是圣?圣是指当下清楚、了了分明这念心;这念心达到“兀尔忘缘”,就是圣,就入圣位。悟到这个理,这念心与理相应了,就称为“入理圣人”。不存轨则就是一念不生、一法不立,假使连这个道理都不知道,只是天天想着要成佛作祖,这样恐怕还差很远一段距离。
实际理地,就是指当下这念绝对的心,这念绝对的心当中,什么都不能存在,不但恶法不能存在,连善法也不能存在。平时讲断恶修善,这是为了让我们的心有一个依靠,还是一种方便;假使执着善法为实有,这念心就会因执着善法而迷失,如此一来,所修的善法就属于福报,福报享尽了,就没有了。这并不是说不要修福报,而是要修而无修,修了以后,不执着能修所修,归于实相,这样就是依正庄严。般若的道理,就能圆融无碍,既是圆、又是顿,俗谛就是真谛,一切法统统具足实相,就是依正庄严。想要一下达到这个境界,可能并不容易;如果已经契悟这念心,那就是很简单的事情。
这念心一法不立,善、恶都不可得,哪里还有什么轨则?到这里,有些人就误以为,既然善恶都没有了,人就是昏昏沉沉、迷迷糊糊、浑浑沌沌,那修行还有什么意思?这样的知见就是小根小机。当下这念心是绝对的,而且非常微妙,一切善恶都是从这念心所产生出来;这念心要动就动,要静就静,到达这个境界,就可以成就千百亿化身。
众生无量,所以佛也是无量;众生无边,佛也是无边。但化身还是属于生灭,既然是有生有灭,就是一种方便。真正的佛是什么?佛不是在外面,佛不离开当下这一念觉性、灵明妙觉、菩提自性,就是这一念清净心,这就是诸佛的法身。这念心达到最高境界,一念不生,就是“不存轨则”。但一念不生,并不是像木头一样无所觉知,也不是一个迷迷糊糊的境界,而是这念心要能作主,要动就动,要静就静。
佛法讲,如来的心是细中之细,既然是细中之细,当中一定是绝对的智慧、绝对的理体。佛法当中达到最高的境界,就是一个智、一个理;既然是一个智、一个理,如果还认为这个境界是迷糊的,乃至胡言乱语,说对方像个鸡蛋,就是证到不思议的境界,这样的知见就百分之百是错误的!因为他这念心根本作不了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