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三

总结免费分享,文章结尾有领取方式《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总结三第一篇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总结分享第二篇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总结分享第二章中学课程第一节中学课程1.“课程”一词始见于英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课程”一词我国最早出现在唐朝,“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2.课程的类型:①学科课程(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例:语文、数学、英语科目)②综合课程: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例:自然地理与科学、社会经济与政治)③活动课程: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的课程。④国家课程——由国家制定的课程⑤地方课程——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制定⑥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由学校开发的课程。⑦显性课程——学校的公开课程⑧隐性课程——校风、学风、师生关系3.活动课程主要特点是:(代表人物是杜威)①以儿童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②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③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4.课程理论:(学科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是两个相反的理论,在系统的知识、儿童兴趣、教育质量方面优缺点相反)5.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论。①理想的课程,由研究机构、专家等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②正式的课程,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③领悟的课程,任课教师所领悟的课程;④运作的课程,在课堂上实际实施课程;⑤经验的课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验到的东西。第二节课程目标与内容6.课程目标确定的依据:①对学生的研究②对社会的研究③对学科的研究7.三维课程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②过程与方法目标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8.课程内容的构成:①间接经验即理论化、系统化的书本知识,是课程内容的直接来源。②直接经验是指学生为通过自身的实践得到的知识,是对课程内容的补充。9.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直线式与螺旋式;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10.课程内容的三种表现形式: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①课程计划:是教育行政部门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也称教学计划。②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③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等。11.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和要求:①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和思想性。②强调内容的基础性。③教科书的编写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的教育现状水平。④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⑤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第三节课程设计与开发12.制约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①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③学科特征。④课程理论儿童(学生)、知识、社会。13.课程开发的模式:①目标模式(四个基本问题:目标、内容、方法、评价)泰勒原理②过程模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635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