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满诠释了力量与速度的闪电战,拉开了二次

在文学作品中闪电一直都是速度与力量的象征。在苍穹之间当一道闪电划过的时候,总是令人感叹她的壮美与恢弘的气势,可以说闪电总能给人一种力量打击感。而闪电战的称呼也这样应运而生。闪电战,是对一种战术的形容,这种战术具有闪电一样的特点,速度、力量、强度,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种战术的基本理论是由一位叫古德里安的将军提出的。这位将军的全名叫做海应茨·威廉·古德里安。古德里安的父亲是一名军官,所以子承父业,在年4月他在柏林军事学院学习军事理论,在年成了一名实习军官。古德里安在军校学习的时候,就常常思考一些新的理论,并不对照着书本按部就班。那个时候坦克的定位是属于战斗布局后方的火力输出,在坦克的三大特点“防御、火力、机动”上,更倾向于防御和火力,而并不看重机动性。而古德里安力求在三方面找到平衡的支撑点,特别是在机动性上面更应该是坦克突出的特点。对此,古德里安经常发表自己对坦克的新认识,他觉得,坦克就应该以其机动性好的特点,在突破的时候,集中起来用速度强行插入。他不仅光有理论,也付诸了实践,像猎豹式坦克就是他主持改进的。最终,在古德47岁的时候,德军建立了三个装甲师团,这三个师,正好是依托他的理论建立的。这个装甲师除了坦克的数量非常之多以外,配备的还有摩托部队。这一切都是为绕着坦克的速度来配置的。闪电战的第一次应用是二战时对波兰的第一仗。波兰战役,也称为波尔战役,是二战欧洲区的起点之战。德国将此次作战的代号命名为《白色方案》。波兰地处欧洲的中部,是兵家必争之地。德国的想法很明确,占领了波兰,就可以围绕波兰开展一切军事行动,因为中间到周围的任何距离都是最短的。年8月31日,德国制造了格莱维茨事件,事件是德国人伪装成波兰人向德国电台站发动攻击,目的是让世界感受到波兰在挑衅德国,德国出于防御,不得不对波兰宣战。9月1日,波兰战役开打了。首先看看双方的军力部署,德军的指挥是冯波克上将。德国的军备堪称华丽,光是坦克和飞机就分别有辆和架之多,专门还为坦克配置的摩托车队有4支。此外还有44个师团,包括了4支轻型装甲师团,和7支重型装甲师团。指挥波兰军队的是丝米格威·罗兹元帅。波兰方面一共投入了辆微型坦克和装甲车,架战斗机,7个军团,4个战役集团,门大炮,一共30个步兵师团、11个骑兵旅、2个摩托旅,参战人数万人。从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来看,波兰的人数稍多,但是从装备来看,德军的装备力量占有绝对的优势,甚至说碾压也还不为过。闪电战诠释着风驰电掣般的速度!战斗是在凌晨4点左右打响的,德军的轰炸机作为先锋部队虎啸般向波兰境内压去,伴随着战斗机的轰鸣声,在波兰的空中长鸣着划过一片黑色,像极了一道黑色的闪电!此时此刻,德军战场后方的门大炮,万炮齐发,几乎与飞机抛落的弹药同步发射。德军在二战使用的1号坦克在速度方面经过了改良,也跟随者飞机长驱直入,杀入波兰军的防御突破口,坦克履带吱吱作响,飞扬的尘土下,坦克全速推进。无线电技术的应用也在此次战役中被开发到了极致,能够让坦克和飞机达成如此紧密的协作,无线电少不了功劳。德军的所有飞机和坦克,甚至摩托旅的每一辆摩托,都配备了无线电。这样的好处很明显,可以让指挥更加的精准。闪电战体现了气吞山河般的力量!在准备前,德军就将部队以正三角的阵容集中在一个点上,方面冲刺的时候以强压冲击对方。后面的大炮撕开口子的时候,坦克以及摩托部队就会像一根针一样,以绝对的高压姿态对着口子猛钻。这种关键时刻,德军对于军备肯定是不会保留的,颇有种背水一战的味道。德军架飞机也是全部就位,参加过此次战役的波兰军人回忆道:抬起头,没有看见上帝,看见了德国的数不尽的飞机。突破了口子,坦克大军进入后,又会迅速像射线般散开,这样可以避免交通堵塞。闪电战显露出靡坚不摧般的强度!德国的海陆空三股力量都向着波兰基地开炮,海有停靠在波兰海域的石勒益格号,陆有德军后方的门大炮,空有无数的轰炸机扔下的炸弹。目标就只有一个,波兰守军腹地。可以想一想,一群人被瓢泼大雨淋遍全身的感觉,而这不是雨,是夺人性命的炮弹。波兰人第一次感受到了炮弹如雨的滋味,但是当尝到的时候,已经是死亡之时。所有的建筑物,抵挡物,在几分钟的时间全部变为夷为平地,波兰空军停在机场的架飞机,正准备起飞,就被炮弹所掩埋。波兰战斗区的指挥部、交通、军火库,更是没能幸免,一时间基本陷入了瘫痪的局面。一位幸存波兰老兵这样说:在德军飞机到来的时候,我的生命已经交给了上帝!战争持续了6个小时,就结束了,在9月1日上午10点左右,老希就在国家参议会上发表了演讲,说帝国军队已经占领波兰了。他的演讲是这样的激荡,他说:“当我军飞机在扔下第一颗炮弹的时候,我就是一名帝国的军人!我承诺,只要战争不结束,我就不会脱下这身军装,脱下之日就是我死之时!”过了2日,英法对于德国的嚣张彻底愤怒了,他们发出警告,将对德国宣战,前提是德国继续这样的行为。德国对于英法的警告毫不在乎,因为他们要的就是战争。根据老希的翻译官回忆,当时老希收到了警告,但是无动于衷,他身边的军官戈林对老希说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如果我们输了,上帝会原谅我们吗?”不用多说,战意已决。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全面爆发,英法正式对德国宣战。这场闪电战可谓是空前绝后,总结这场战斗的几个特点,有以下几点:一、波兰军队惨败的原因来自于装备的落后波兰军队总人数虽然比德国军队的总人数多,但是在二战的时候,早已是拼科技的时候。这场战役里,波兰军方的装备老旧,在二战时期主要以工业为主的重兵器时代,还固守着老式装备,而部队的主要机动点,居然还是骑马的骑兵,这和德国的机动坦克团完全是两个级别。闪电战的发明者古德里安曾在回忆录里写到:“波兰的骑兵居然不懂我军坦克的威力,用他们的刀剑来对抗我们的铁皮,结果失败了”。用中世纪的战斗法对抗现代武器,战斗结果可想而知。二、波兰军事观念的落后,也是导致失败的原因。因为德军的闪电战在对波兰的战斗上也是第一次运用,所以波兰对于德军的战术研究并不充分。对现代战争体系研究的滞后也是失败的关键,波兰的统帅认为,德军还是会像原来战争那样,缓慢的推进式展开,首先以骑兵打头阵,然后在用重兵进行冲击。可他没有想到,坦克居然可以跑得比骑兵还快,而且天上还有飞机。在颠覆自己对作战体系的认识的时候,战斗已经开始了。波兰人也算是世界上第一次品尝“闪电”滋味的人了。三、空地能协同作战,无线电功不可没。闪电战三要素,坦克、飞机、无线电,这三大要素是闪电战的绝对保证。无线电是这次闪电战的核心纽带,此次战役也是德国将无线电技术运用到极致的一次战争,有了无线电,军官可以更有效的指挥战斗。不过,因为闪电战联动性很重要,只要一方没有动起来,另一方就不能发挥其本来的威力了。这在之后,德国面对美国的战斗中,闪电战并不能发挥原本的威力就可以看出闪电战还是存在着缺陷的。因为美国的空军力量很强,德军的空军闪电突袭就发挥不了作用了。四、波兰的顽强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历史学家这样评价道:波兰是二战唯一一个亡国不亡军的国家,他们的民族气节让人钦佩。9月28日,波兰的首都华沙终于在死死抵抗中沦陷了。此时的波兰广播一直放着波兰的国歌:“勇敢的波兰人,永远顽强,只要有一口气,波兰就不会亡,举起刀吧,我们发誓,祖国必将重生”。在华沙沦陷以后,各地军队仍已游击的方式在做抵抗。此外,那些流亡到各个国家的军人,也在顽强的抵御德国对其他国家的侵略,战场中随处可见波兰军人的身影。五、德军虽猛,却还是有一定的缺陷。德国的闪电战虽然在此次战斗中获誉无数,但是德军在此次战斗中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德国的军官为了确保闪电战的完美实施,习惯身先士卒,自己冲在最前面。这也造成了德国军官伤亡率较高的情况。根据统计得出,德军军官在二战国家中,伤亡率排名第一。有时候,军官的过早挂彩,容易让自己所带领的部队失去中轴,从而导致内部混乱的情况出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79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