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德战争,为何第一阶段作战苏军学有所

对二战苏德战争来讲,从年6月22日德军打响东进第一枪开始,到年11月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响“天王星”行动反攻结束,这18个月的艰苦作战可以算作是这场战争的第一阶段。从一定程度上讲,苏军是用昂贵的学费加96个集团军的浴火重生,来弥补战争初期的准备不足以及对德军发动闪击战重视程度的不够。当然,德军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也并不是一路高歌,其4个装甲集团军的所向披靡也被苏军的持久战和消耗战拖得体无完肤,为仓促东进也付出了高贵的代价。

01闪击苏联,德军行动迅速,苏军边打边学。

实际上,苏德战争打响以后,德军也没想到进攻速度会出奇地快,甚至在后勤补给和武器装备运输上一度出现前线跟后方脱节的情况,尤其是4支装甲集群像入无人之境,古德里安甚至要停下机械化部队替代收留部队,以缓解大量苏军俘虏无人接收的状况。

那么,苏军是否在战争第一阶段一无所获呢?也不是的,比方说战争打响的头两个月,由于斯大林和苏军统帅部错判战场环境,认为德军的进攻只是小规模的挑衅或者说从某个方向重点突破,并没意识到巴巴巴罗萨计划是一次全面的一线平推式的进攻,从而向苏军下达了全线反攻的命令。

这个命令也并非一无是处,起码在前两个月部分地阻碍了德军的前进速度。不过,苏军自己也从这场闪电战中交出了昂贵的学费,战争发生仅3个月,就有多万人伤亡和被俘,到年底,苏军甚至高达万人被歼或被俘。

从这个层面讲,闪击苏联,德军进攻速度快,部分要感谢苏军的不足,或者说苏军从上到下对闪击战重视不足,思想决定行动,苏军交付高昂学费得到的结果,就是认识到了闪击战的重大危害以及苏军应该如何应付闪击战。

02东进所向披靡,但前进距离和苏军人多拖垮了德军。

苏德战争,德军有没有认真地对每场战役进行回顾总结?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从战争打响到11月份围困列宁格勒以及莫斯科战场出现胶着状态,德军已经认识到闪击战打不动了,而情况发展到年夏季作战时,德军的装甲部队已经不堪重负,4支装甲集团军仅有第1和第4两支才能承担繁重和重点进攻方向的作战,就像一只老牛任凭怎么鞭打也不可能完成既有的生产任务。

这里面有两个重要原因引起德军重视,一个是进攻距离太远,战线太长让德军后勤不堪重负。要说德军在东线作战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毫无疑问是后勤保障问题,包括武器装备的更替和补充以及过冬物资问题。另一个就是苏军越打越多的作战兵力,无论是人员数量还是装备数量,到年11月时,德军早就处在被动挨打的境地,有些部队同时要应对多个苏军部队的围攻。

从这个层面讲,打败德军闪击战的并非苏军战术怎么高明,也不是气候和冬天的问题,主要的还是德军重视快速进攻忽视由此带来的一系列保障问题,是德军自身保障不足打败了自己。

03一年半苦战,苏军学有所成,德军也开始醒悟。

从年6月22日到年11月19日,苏军在战争中苦战18个月终于学有所成,其成果就是从战术上不与德军硬拼,在武器装备运用上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战争潜力方面充分发挥了打持久战和消耗战的优势。而德军却反其道而行之,离开装甲部队就无法作战,而装甲部队又因保障问题出现脱节影响了全局。

德军在保障上的不足,早在年11月底莫斯科战役打得最紧张的时候就开始显现出来,面对苏军即将展开的大反攻,古德里安已经发现占领图拉的任务无法完成,他企图提醒德军统帅部,继续与苏军拼消耗和拼耐力是没有好果子的,但他的建议换来了继续前进,最终迫使他擅自从战场上撤出了第2装甲集团军,也由此引起了连锁反应,莫斯科战役苏军以耐力和韧性战胜了德军。

而导致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的重要因素里,其中就有德军统帅部过高估计德军闪击战效果的问题,先是频繁调整装甲部队,让德军的装甲实力在转移中自我消耗和疲于奔命;后是分散兵力,导致德军无法维护既有防线。

通过上面的分析看出,第一阶段苏军的损失明显高于德军,但96个集团军的浴火重生,又让德军看到了战场危机,从一定程度讲,苏军所谓的人海战术并没有什么不妥,但重要的是苏军人数众多的集团军,最终通过战场洗礼和大浪淘沙演变成了德军可怕的噩梦,大量坦克集团军和突击集团军,以及荣誉部队的出现,战场天平开始向苏军倾斜。

更多资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83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