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三偈之我見
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此四句偈語,主題為,體現思想為典型般若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釋迦佛對於般若空性所闡明的立場,暨一切事物皆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換句話說,即是諸法皆空。《金剛經》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認為是純粹於絕對的虛無。所以此偈作者,以《金剛經》的思想為立場,闡述一切皆是虛妄,假名而立于世間。充分體現了《金剛經》中釋迦如來對於的解釋。
二、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此四句偈語,所站立場為《楞伽經》的中心思想。前兩句,古德以菩提樹喻身,即行者之根。以明鏡台喻心,即自身之器。即闡述根器的問題,即眾生本具佛性(近似密教對胎藏界的理解)。後兩句,即修身,意為通過修行觀照內心,勤拂拭之意及常以修行觀照內心。此偈前兩句所講為本有(眾生本具佛性),後兩句所講為修身(修行觀照之空)。所以,此偈出發點為闡述古德對於《楞伽經》的體悟。即眾生本有如來藏,應精進修行之理。
三、迷故三界城,悟則十方空。
本來無南北,何處有東西。
此偈意為,眾生在流轉生死的輪迴中,被無明所染,遮蔽了本有的自性本來清淨蓮體。所以眾生迷於三界之圍城中,不知所住。所以眾生通過修行,轉識成智,明了諸法空相的道理,即觀四方四維上下皆空。即於密教明了大日本身無形無相不生不滅之理。使心無所著,明知其有,但無所掛礙。作此偈之古德,意為辨明凡聖二者境界之區別,迷為凡夫,悟為聖者諸尊,勸誡學者,心應無所掛礙。
以上皆為個人對古德所作偈頌之體會理解,不喜勿噴
南無大師遍照金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