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省委书记却给计委处长提包,下属不解,
前言:
胡富国书记从年年初回到山西工作,到年卸任,他在山西工作了7个年头。在这7年时间里,胡富国时时刻刻以人民的喜怒哀乐为重,真抓实干,为山西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到今天,胡富国已经卸任山西省委书记23年了,但在整个山西,乃至在全中国,都依然流传着他的故事。可见,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人,是不会被人民忘记的,人民会在自己的心中为他树立一座丰碑。
从副部长调任省长,胡富国为山西抓住了历史机遇
胡富国在担任山西省省长和省委书记前,他已经在煤炭系统里工作了30多年,在调任山西前,他已经担任过煤炭部副的部长和能源部的副部长。
胡富国在煤炭系统工作期间,就以清正廉洁、工作认真负责著称,最著名的就是年在《人民日报》上刊载过的《副部长夫人烧锅炉》的故事。
胡富国和夫人常根秀在60年代结婚,当时胡富国只是大同矿务局的一个普通技术员,后来他的职务不断升迁,从山西煤炭工业管理局副局长、西山矿局局长一直当到煤炭工业部副部长。
但常根秀却一直在做一些最基本的工作:胡富国当煤管局副局长的时候,常根秀在煤管局的招待所当了7年的服务员、清洁工;胡富国调到北京当副部长时,常根秀在煤炭部家属宿舍区当锅炉工,而且一当就是10年。
这期间,曾有无数人建议胡富国给夫人安排个正式的工作,但胡富国却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是旧社会。我绝不搞封建社会那一套。”
在《人民日报》发表了胡富国的故事后,中央领导当晚给他打去电话,不无感慨地说:“老胡啊,我今天看了报纸才知道你的夫人还在烧锅炉。”
一直到年,常根秀因医院,进行了一次大手术,才正式从工人的岗位上退休。
对此,胡富国曾说,自己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就是自己的夫人,夫人跟着他什么福也没有享,先是干了7年又脏又累的服务员,有挨冻受热地烧了10年锅炉。
除了在煤炭系统里30多年的工作经验,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胡富国这种清正廉洁的品质,无疑也是中央决定将他调回山西担任一把手的重要原因。
山西是全国闻名的煤炭大省,早在六五计划期间,山西就担负起了作为全国煤炭能源基地的重要责任。
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制约,和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影响,山西的许多重工业产品,尤其是煤炭的价格长期以来都偏低。
所以,山西的经济并没有因为煤炭而繁荣,更多的情况是,山西人民在生活环境和能源输出方面做出了较大的牺牲后,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回报。
胡富国调回山西时,正是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的时候,胡富国一眼就看到了中央这个政策给山西带来的重大机遇。他提出,要充分利用市场经济下煤价开放的大好时机,一举将山西的资源优势转变成商品优势。
省委书记给计委处长提包,胡富国:穷就别端架子
胡富国到任后不久,立刻就向全省提出了“四个重点”任务:挖煤、输电、引水、修路。
胡富国说,山西具有发展煤炭工业的优势,这是也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山西应该承担的使命,山西不挖煤不行,但光挖煤也不行。他凭借自己的经验,指出山西能源发展的新思路应该是:以煤炭作为基础,大力发展火力发电,将输煤变成输电,输煤和输电并重。
当胡富国得知中央有在江苏修建一个燃煤发电厂的想法后,他立刻就站了出来,向中央领导建议:“把山西煤运到江苏去发电,这途中的成本太高了,为什么不就地在山西阳城建厂呢?”
胡富国的这个建议引起了中央的重视,中央随即委派了一位国家计委的处长到阳城进行实地考察。对于这个能为山西人民谋利益的项目,胡富国十分看重,他不仅亲自去迎接了这位计委处长,热情地欢迎了他,还替他提起了公文包。
堂堂一省的省委书记,竟然给一位处长提包,在某些所谓的“文化”中,这实在是“有损官格”,也让胡富国的很多下属无法理解,胡富国却告诉他们:“人穷就不能端架子,如果等着天上掉馅饼,那不是要饿死了吗?”
阳城电厂的项目很快就得到了批准,并很快建设完成,它后来成了山西的利税大户,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晋煤外运的压力。
为了让拥有山西盈利的煤矿,盈利的电厂,胡富国付出了太多的努力。
胡富国任职7年,给山西带来了什么?
胡富国认为:“别人有沿海,山西有煤海。我们要把资源优势发挥好,把煤卖出去,把煤变成的电输出去,山西的百姓就能过上好日子,山西就会富甲海内外。”
但显然,光有煤矿和电厂是远远不够的,“出去”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山西在发展经济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
胡富国说:“山西如果没有四通八达的航空线、铁路线、公路线、电话线,改革开放的政策再好,咱们也难以享受。且不说引不来金凤凰,恐怕连肥一点的麻雀也引不来。这样我们和经济发达省份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所以山西人应该齐心协力,迅速改变山西基础建设落后的面貌。”
山西地处内陆,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南有中条山,北有恒山,这种地理上的封闭无疑给山西走出去制造了很大的麻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山西必须狠抓基础建设,必须发展交通。只有交通便利了,山西人才能走出太行山,打通京津冀,走向渤海湾,走向全世界。
胡富国在山西财政吃紧的情况下,拍板把太旧高速公路的修建提上了日程,他的决心很大,以至于让他在省人大会议上立下了“军令状”:哪怕卖掉省委大楼,我们也要修好太旧路。
太旧路是山西打通娘子关,走出太行山的要道,该工程投资所需的40%来自中央拨款,其余则来自省政府。在得知省政府财政吃紧后,山西人民纷纷慷慨解囊,很快就凑齐了2亿元善款(工程总投资为28.65亿)。
这两亿元中,有胡富国带头捐出的元工资,但更多的是山西人民力所能及的几十块钱。
太旧路仅用了3年时间就修建完成,建成的时候,胡富国曾含泪对记者说:“为了修通这条路,山西的老百姓有的拿出身上省的、嘴里挤得几十块钱捐给政府,有的拿着红枣,推上白面,拉上猪羊肉往工地上送。一些百姓什么也拿不出来,就到工地义务劳动,一干就是几个月,一分工钱都不要。我们有6位筑路工人是活活累死在筑路现场的……”
胡富国不仅仅修建了太旧路,他还改建了太原火车站和太原飞机场,年,太原还首次开通了直飞香港的航线。据统计,93年到95年,山西新建的公路是过去十年总和的两倍。山西几年内在通讯设施建设上的投资更是超过了过去几十年投资的总和。
在这些基建项目建成后,山西的旅客和货物运输能力大大改善,随之而来的是山西经济惊人的快速发展:年山西经济增长率和全国平均增长率持平,年,山西的经济增长达到11.4%,第一次超过了全国的平均增长水平。
山西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在93年只有两亿美元,到了95年则翻了数倍,增长为13.7亿美元。年,山西人还迎来了山西财政近十年来的第一次收支平衡。
胡富国人如其名,他用他实干家的精神,和紧密联系老百姓的作风,让山西在经济上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他也因此赢得了山西乃至全国人民的尊敬。那段时间,太原平阳路甚至出现了一家以胡富国名字命名的饭店,在一些单位的春联上,人们总能看到胡富国的名字:
胡富国清政扶贫困
三晋人奋发奔小康
那段时间的山西,真可谓百业俱兴,民心高涨,欣欣向荣。
嫉恶如仇,敬民如天的好书记
胡富国曾说:“反腐败斗争能不能顺利开展,关键在与省委领导有没有胆量、魄力和决心。我们要从自身的廉洁自律入手,将全省的反腐败斗争引向伸出。”
年,在胡富国奔波于“三项建设”的工作期间,他依然抽出时间,召集了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召开了自我检查的生活会。
胡富国带头进行了自我检查,他说:“我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喝酒,过去在煤炭系统工作时间长了,见了基层的同志,他们提出喝酒,我过意不去就喝了。现在也有这样的情况,去县里、区里,或者接待外来的同志,觉得不能冷冷清清,就会喝点酒。这种事情我要注意,如果不防微杜渐,逐步升级后,老百姓就会骂你。”
他还说,自己的夫人最近生了病,身体不好,医生建议她多吃点鱼类,我买了,但价格算得太低,应该补交。
胡富国用最严格的态度要求自己,审视自己,检查自己,他的话里没有扭扭捏捏,没有躲躲闪闪,这恰恰体现了他的胸怀坦荡和作为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修养。
正是这种坦荡给了胡富国严惩腐败的底气,有一次,胡富国在省纪检书记会上,严厉地提出了对领导干部下乡期间,发生的迎来送往的问题的批评。
他说:“省里不止一次明确规定过,但这种情况还时有发生。一些同志是千方百计地想把领导迎进城,送出境。本来只有一辆面包车,他非要叫一串小车招摇过市。这样前呼后拥,吃吃喝喝,转转看看能解决个啥问题?不说老百姓有心里话不对你说,背后不戳你脊梁骨,不骂你就算好的。”
“今后我省哪个地方负责人再对下乡领导迎来送往,我先撤了他的职务!”
有一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了山西国道上存在的乱拦车、乱罚款、乱收费的现象。节目播出后,很多同志都觉得自己脸上挂不住,胡富国却当场批示:“把这个报道在省电视台连续放三天!有关责任人一一按规定进行处分。”
年4月,在胡富国的主持下,山西开展了“打团扫恶”专项行动,胡富国在省委会议上号召大家:
“像这一伙人,你不拿起我们这个硬硬的拳头把他们干掉,老百姓能平安吗?同志们。他要是再敢顶风作案,要罪加一等依法重处,重处,要重处!我们政法战线的同志们辛苦点,劳累点,和老百姓的感情再深一点。党给你们这个权力,你把这个武器抓得硬一点,打坏人的时候狠一点,给他痛一点得打……”
经过五个月的努力,政府收到2万多条检举揭发犯罪的线索,直接扭送犯罪分子余人,还有余名犯罪分子主动投案自首。全省打掉各类犯罪团伙个,其中包括流氓团伙个,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39个。
当年的问卷调查显示,有90%的人认为安全感有了明显的增强,社会治安有了明显的改善。
胡富国有嫉恶如仇,绝不手软的一面,也有敬民如天,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头的一面。
胡富国自从到山西工作后,一直关心着山西贫困地区老百姓的生活状况。他曾说:
“全国解放半个世纪了,我们有什么理由还让群众过这么苦的日子?山西的资源条件得天独厚,人民又是这样的勤劳,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让他们过好日子?山西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全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让他们得到应有的报偿?我们决不能允许我们的人民带着贫困的枷锁加入21世纪!”
年,胡富国刚刚到任,就带着省政府10多个部门的负责同志去了山西最大的国家级贫困县临县下辖的最穷的村子——乔峁村。
吕梁山地区的临县,贫困是出了名的,曾有人说:“在山西,凡是揭得开锅的地方,都接待过临县要饭的。”
在临县考察期间,胡富国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感到自己身上有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回去之后,他立刻召开了办公会议商讨山西省的脱贫工作。
他迅速为吕梁革命老区制定了一套“扶贫特区方案”:用坚持土地承包长期不变的政策调动农民种地的积极性,用拍卖“四荒”(荒山、荒沟、荒坡、荒滩)使用权的是方式吸引资金,同时,他要求政府在信贷和税收政策上给予这些地区以最大的帮助。
这些宽松的政策让吕梁迈出了脱贫致富的第一步。几年下来,吕梁地区的治理面积增长达到了过去10年平均治理速度的2.8倍。吕梁地区的农民股份合作企业达到了个,从业人员近10万。
胡富国在任多年,一直保持着贴近群众,深入群众的作风,这些不但体现在他的工作,还体现在他的生活中。
有一次,医院看望老同志,发现一位农民兄弟的病床被摆在了走廊里,他立即找来院长,问为什么不许农民兄弟进病房。医院的医疗资源严重紧缺后,他立刻就要求山西卫生部门在医院,为广大农民服务。
还有一次,他到太原天龙大厦工作时,观察到一位卖红薯的农民一脸苦恼沮丧,立刻就走过去询问发生了什么,是不是有人欺负他了。
农民说自己刚刚被卫生管理部门的人罚了,胡富国拍拍他的肩膀,告诉他:“进城做买卖不容易啊,你以后注意不要把红薯片乱扔,把衣服穿得整齐一些,麻烦就会少很多了。”他说完掏出两块钱,买了一斤红薯。
像胡富国这样,能做到时时刻刻关心老百姓生活疾苦,牵挂百姓冷暖,以百姓的喜怒为喜怒的领导干部,老百姓怎么会不爱戴他们、拥护他们呢?
本文参考资料:
《一个省委书记的素描》欧阳鸣
《山西省年“打团扫恶”斗争的回顾和总结》李玉章
《胡富国为何哭了?》孙信成
《煤炭大省与胡富国书记》大卫·古德曼
《为胡富国的“批示”叫好!》楼宇然
《富国为民》蒯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