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考试还有25天,2019上中小学教资考

大家好,我是猪妈妈,一个陪你考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的笔者。

题目来源于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国考真题。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种观点属于外铄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

小龙明之乱扔纸屑是不文明行为,但又总是管不住自己,教师应注重培养其道德意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年。

学校在课外活动中举办安全教育报告会,这一活动形式属于群众性活动。

在教育调查研究中,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一般不可低于80%。

儿童易患口角炎、角膜炎、皮炎等,可能是缺乏维生素B2。

橙色往往使人感到温暖,蓝色往往使人感到清凉。这种心理现象属于联觉。

在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学习兴趣。

A班级排名,B老师表扬,C家长奖励,D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自然数以后,再学习整数,这种学习属于上位学习。

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师将某个英语单词编成小故事,就是运用了精加工策略。

在心理辅导中,小学生有时会把辅导老师当成自己的父母,以获得情感的满足,这种心理现象属于移情。

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属于正式的课程。

《学记》中“君子之教,喻也”所蕴涵的教学原则是启发性原则。

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张老师将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小学科学教材中,先呈现动植物的基本知识,接着是与动植物有关的生态系统知识,再是与人类有关的生态系统知识,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属于螺旋式。

某小学拟编写一本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编写这一教材的主要依据应为课程标准。

学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后,为了更好地达成“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的教学目标,老师布置学生有感情的反复朗读课文,这种教学方式属于练习法。

为了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对做错的题目暂不打“×”,做对后再打“√”,这种评价属于延迟评价。

当前我国小学阶段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综合课程为主。

简答题

简述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

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种

先天遗传的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家庭教育方式

学校教育的因素

个人思想因素

简述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

参考答案

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道德法制课与其他学科的思想教学

课外校外活动的熏陶

劳动活动

少先队员活动

班主任工作

班会课,校会课

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关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

参考答案

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主要有以下内容

教育教学设计

组织教学的能力和实施教学的能力

对学生的鼓励以及表扬,评价

有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

经常课后反思

有学科的专业知识

材料分析题

四(2)班小明最近在校表现不好,学习成绩直线下滑,为了解小明在家中的情况,班主任顾老师到小明家家访。在同小明父亲交流情况时,顾老师引用了一句古语:“养不教,父之过。”小明的父亲听后很不高兴的说:“顾老师,您这话欠妥。孩子是我生的,我不送他到学校接受教育,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利,那是我的过错。现在,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你们教不好,这应是老师你们教不好,这应是老师的过错,怎么能说是我们做家长的过错呢?”结果,双方未能在教育小明的问题上达成共识。

问题

一,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教师与家长冲突的看法。

参考答案

第一,缺乏家校合作的意识,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家庭和学校共育的,老师和家长都应该负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应该是彼此合作,相互支持的关系,双方都应该互相尊重,平等沟通,互相理解,材料中,顾老师和小明的父亲在教育小明的问题上没有做到家校合作,互相推卸责任,互相抱怨和指责,所以起了冲突。

第二,教师缺乏沟通的技巧的能力,没有沟通艺术,材料中的老师和家长沟通时,没有尊重家长,而是责怪家长,没有正面引导家长,没有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没有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对策,沟通时的态度和语气也不诚恳,这就是教师与家长产生冲突的主要原因。

问题

二,试述教师家访的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

家访是学校教师为了了解学生,进行家长工作,协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使之相互配合的一种方式,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家访目标,要制定家访时间,家访沟通语气,家访的谈话,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反馈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根据情况,制定家校合作的目标。

第二,尊重家长,以诚相待,耐心地对每一位家长沟通,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谈话要有艺术性,不可以指责家长。

第三,要尊重学生,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再把学生的不足给指出来,然后再把自己的建议和希望提出来。

第四,要实时跟踪,平时要多观察学生的举动,研究家访有没有效果,再有针对性地对教育问题做出改善。

王老师出示问题:每棵树苗16元,张叔叔要买4棵。经过协商,买3棵送1棵,每棵便宜多少元?学生很快就有了以下两种解法:

(1)16×3=48(元)

48÷4=12(元)

16-12=4(元)

(2)16×3=48(元)

16×4=64(元)

64-48=16(元)

16÷4=4(元)

王老师习惯性地问了一句:“还有不同的解法吗?”

小杰迟疑地举起了手:“老师,我的方法是16÷4=4(元),但我说不出为什么。”这种解法王老师也没有预料到,是否可行呢?是巧合吗?面对这一情况,王老师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组织学生进行探讨。

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这个16元也表示买4棵一共便宜的,除以四得到的就是每颗便宜的。”有的说:“买3棵送1棵,便宜的就是送的这1颗,也就是4棵便宜16元,所以16÷4就是每棵便宜多少元。”……小杰困惑的表情舒展了,王老师也露出了笑容。

问题

一、结合材料,评析王老师解决小杰困惑的教学行为。

参考答案

材料中的王老师体现了教学智慧,应该觉得肯定和学习。

王老师秉承了新课改中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新课改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王老师遵循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原则;材料中的王老师在小杰提出困惑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王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材料中的王老师在小学提出困惑时,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王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教育机智,材料中小杰提出了老师未能预料的问题,王老师及时调整了教学策略,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

二、简述教学过程中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教学课堂是动态的,是非常灵活的,在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应注意以下基本要求。

一,充分了解学生,设计教学情境,营造教学氛围;

二、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生活和知识背景,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氛围;

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合理选择学生资源,适度开发利用,不可增加过重的学习的负担。

五、及时调控促进资源再生,教师应该敏锐地观察学生,善于利用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善于把生成性资源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及时作出调控,帮助学生整理归纳,促进资源再生。

想了解更多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97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