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教编课程考点知识梳理

白癜风治疗哪里好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7.html
1.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孔颖达《五经正义》里注疏《诗经小雅》中,但与现代课程的含义相去甚远。2.南宋朱熹用到的课程一词与现代意思相近。3.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4.美国博比特《课程》一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诞生,同时它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5.课程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中介和纽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教师上课和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6.根据学科固有属性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中国古代六艺,西方七艺是最早的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也称经验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7.根据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形式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分科课程是单一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综合课程是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构成,依据综合程度有小到大的顺序可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8.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设置实施的要求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在于培养学生的共性且具有强制性;选修课程在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9.根据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学校课程是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及家长、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开发。10.根据课程任务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读写算;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11.根据课程的呈现方式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隐性课程一词由杰克逊《班级生活》一书中首先提出的。12.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13.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社会)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知识)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儿童)14.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代表人物:斯宾塞、赫尔巴特、布鲁纳主张:学校教育应当以学科分类为基础,学科知识为中心。评价:优点:有利于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学习;受到悠久传统的支持;课程的构成简单,易于评价。局限性:把各门知识割裂开来;忽视儿童的兴趣和个体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各学科出现重复,加重学生负担。15.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强调学生掌握学科的我基本结构;提倡发现法。巴格莱-要素主义课程理论赫钦斯-永恒主义课程理论16.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社会改造主体课程论)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主张:把课程的重点放在当代社会的问题上,核心是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特点是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社会中去。评价:优点:重视课程与社会的联系,重视各门学科的综合学习。局限性:片面强调社会需要,忽视学生本身的需要;忽视各门学科的系统性;夸大教育的作用。17.经验主义课程理论(学生中心课程理论、儿童中心课程理论、活动中心课程理论)代表人物:美国杜威主张:学生是课程的中心评价:优点: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强调活动实践;强调围绕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局限性:夸大了儿童的个人经验;不指定具体教科书和课程标准,具有随意性和狭隘性。18.存在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奈勒主张:课程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有助于个人自由和发展的经验,自我实现的人这一理想,是存在主义课程理论的核心;课程最终要由学生的需要决定;教材是学生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手段;人文学科应该成为课程的重点。评价:优点:注重学生的情感、责任和人生价值,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局限性:缺乏系统知识的传授和评价标准,学习评价流于主观。19.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美国多尔,他提出后现代课程标准(4R):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严密性评价:优点:把知识和课程看作是动态的。局限性:缺乏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措施来实现他的理念。20.课程目标分类:生成性目标、行为目标、表现性目标、普遍性目标21.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2.课程目标的确定依据: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的发展。23.课程计划:具体规定了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学周安排;其中学科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24.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的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25.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26.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的编排方式:直线式和螺旋式;直线式在内容上均不重复的编排方式;螺旋式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将原有的知识、方式、经验进一步加深拓广,逐级深化的编排方式。27.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科学性与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习者的心理顺序、注意内容之间的衔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28.教科书的作用: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教学的主要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根据课程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我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内容;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9.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社会、知识、儿童。30.课程开发的模式目标模式:代表人物美国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过程模式:代表人物斯滕豪斯,强调课程开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63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