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含默事事宽

静慧姐姐

上一期,我们通过颜斶说齐王的故事了解到,历史上的隐士们效法自然之道,善利万物而不争。表面上看,他们超然物外,实际上整个民族都受到了他们的恩惠。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妙用。

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次学习的内容吧:

我们接着看《增广贤文》下面这一段:

自家心里急,他人未知忙。

自己的事情心里虽然很着急,可别人却未必着急。

贫无达士将金赠,病有高人说药方。

贫穷时没有仗义之士赠予财物,生病了倒是有人来告诉你治病的药方。

触来莫与竞,事过心清凉。

如果有人触犯了你,不要和他争长论短,等事情过去,心自然就平静了。

秋至满山皆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

秋天一到,漫山都是秀丽的景色;春天来临,四处都是鸟语花香。

静慧姐姐

第一句经文提醒我们,事情来了,光着急是没有用的,《小儿语》开端就教我们:“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因此,即便我们遇到再大的困难和挑战,也要尽力保持冷静,以平和的心态解决问题。

当我们贫穷时,很少有人愿意仗义疏财,但在生病时却常常能够遇到“高人”给予医药上的指引。因此,这句经文所说的“高人”应该加上引号。一个真正有智慧、有德行的人一定是脚踏实地、雪中送炭,而不只是口头上的空谈。

第三句和前文中的“用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宽”相呼应,教导我们要懂得容忍和包容。

正如古人所说:“能辩不如能容,能防不如能化。”与其能够辩解得清楚,不如学会宽容和包容他人;与其处心积虑的防范别人,不如修养自己的德行从而感化他人。

最后一句经文告诉我们,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在生活中,能够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和无忧。正如古德所言:“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童慧

静慧姐姐,《增广贤文》反复教导我们要含容忍辱,这是不是有点胆小怕事啊?

静慧姐姐

童慧,古圣先贤所说的都是自然规律,因为我们犯了哪方面的错误,就必然会承受相对应的苦难。

东坡改诗

《警世通言》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访王安石,当时王安石正在午睡,于是下人便请苏东坡在书房等候。

苏东坡在书房中看到砚台下压着一张纸,上面写道:

昨夜西风过园林,

吹落黄花遍地金。

苏东坡暗自嘲笑王安石江郎才尽,一次才写出两句诗,还写的如此不通。

这里的西风指的是秋风,黄花指菊花。菊花向来被视为高洁之花,因为它“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即使干枯也不会掉落。

苏东坡见王安石如此缺乏常识,于是他忍不住在下面加了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

说与诗人仔细吟。

这是提醒王安石,菊花是不会像春天的花一样零落满地的,请再仔细观察一下,修改你的诗。

写完后,苏东坡有些后悔,感觉自己有些冒失,但又不好扔掉,只得放回砚台下面,匆匆告辞了。

王安石醒来后发现多出了两句诗,询问仆人是否苏东坡来过,仆人如实回答。于是,王安石向皇帝奏请,让苏东坡到黄州去做通判。

苏东坡到了黄州后,他的一位老友陈季常去看望他,苏东坡邀请陈季常观赏别人新送他的菊花。

然而,当他们来到花园时,却发现昨夜的风将菊花瓣吹得满地。

苏东坡如梦初醒,想起之前自己为王安石添的两句诗,不由自主地对陈季常说:“原来王安石是让我来黄州看菊花的。”

苏东坡一生坎坷,原因在于他过于聪明,凡事又太过认真,所以容易与人不合。

本来他与王安石的关系不错,但后来他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被王安石的同党所排斥。而苏东坡与司马光一派都主张废除新法,却也无法与他们和谐相处。

因此,老友陈季常便以诗劝告苏东坡:

广知世事休开口,纵会人前只点头。假若连头俱不点,一生无恼亦无忧。

纵然广学多闻,也不要在人前轻易显露,默默点头就好。假如能达到连头都不点,那么一生便会安安稳稳,无忧无恼了。

童慧//

我明白了,原来生活中的一切遭遇都是自作自受。如果我们不想遭受纷争、动荡的苦恼,就要修炼冷静含默的功夫。

这让我想起贪梦道人的一首词:“不忍一时有祸,三思百岁无妨。宽怀自解是良方,含怒伤心染恙。凡事从容修省,何须急躁猖狂?有涵有养寿延长,稳纳一生福量。”

让我们一起再复习一遍今天所学习的内容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53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