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靠人海,和德军硬碰硬,苏联朱可夫打仗为
中国人常说乱世出英雄,在二战中,就出了很多英雄名将。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有麦克阿瑟、蒙巴顿、古德里安、蒙哥马利等等,这些都是在国际上被公认的指挥名将。其中还有一位颇具争议的将军——朱可夫,一方面他被称为苏联的军神,几乎百战百胜,打过的胜战都直接影响到了整个二战的进程。
但另一方面,他一直被人诟病说在每次战斗中牺牲掉的士兵,要比敌军还要多很多。他在苏德战争中,虽然取得了诸多战役的胜利,但真的算下来,苏联的军队损失还是德国军队的一倍以上。这在中国人的眼里,明显并不算是真正的胜利。
有些人认为朱可夫根本配不上苏联军神的称号,也配不上他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局面的产生呢?
一、多数战役数据上不了台面,死伤太多首先要解释一下,朱可夫并非是百战百胜,只是他打得胜仗很多,足可以抵消掉他失败的战役了。毕竟历史上没有哪个将军是真的一场战争都没输过的,除非他只打过一场仗。
我们首先来看看朱可夫在苏德战争中的几场标志性战役。
在莫斯科战役中,苏联参战的人数高达万名士兵,而德国军队堪堪百万大军,也就是说在人数上苏联是能够稳住德国军队的。但是这场战役最终的结果是苏联伤亡超过了85万名士兵,德国的军队死伤仅仅50万名士兵。
而在号称歼灭了由保卢斯指挥的德国战无不胜的第6集团军,朱可夫却用了数百万的军队,在第6集团军已经是强弩之末的时刻,还是造成了40万名士兵的死伤。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损失了近百万军队,而德国的死伤只有80万左右。
再到已经稳扎稳打的柏林战役中,苏联参战士兵超过了万,朱可夫更是直接损失了35万的苏联士兵,才让苏维埃的旗帜插上了德国帝国大厦的顶楼。而我们看看德国军队,仅仅80万名士兵,死伤人数不超过40万。
这才让艾森豪威尔直接口出狂言,认为就是因为盟军没有去攻占柏林,才没有让数十万士兵的生命命丧黄泉。言外之意非常明显了,他这是在指责朱可夫指挥下的苏联军队损失惨重,不是一个好的将军应该做出的正确抉择。
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苏联的军队也有万,可谓是浩浩荡荡的百万大军了,但是当时的死伤也超过了80万。德国军队不到苏联参战军队的一半,死伤人数却只有50万名士兵。
不止是跟德国军队对抗的时候面临这种局面,朱可夫指挥下的苏联军队,在对抗日本军队的时候,也是面临着这种死伤率远超过敌军的局面。在诺门坎战役中,苏联的军队远远超过了日本的军队,几乎是日军的三倍的程度。
而且在武器设备也远远超过日本军队的情况下,却还是造成了大程度、多范围的死伤。这场战役中日军死亡包括受伤、失踪的人数,也就1.7万。而苏联的军队光是战死的人数就将近1万人,受伤人数超过了1.6万人。
这些数据两相对比之下,就可以看出来朱可夫指挥的战役,其死伤的数据实在是上不了台面。也因此,很多人会觉得他的“苏联战神”称号实在是名不副实。
二、人海战术毫无兵法可言,但人多确实力量大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在中国人的眼中,只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才值得被称赞。指挥出这种战役的将军,才是真正当之无愧的战神。
中国人打仗讲究的是兵法,说白了,胜在智慧。所以在中国古代的战争史中,以少胜多的例子数不胜数,也出了不少当之无愧的战神。遇到了朱可夫这样只会用人海战术赢得战争胜利的,自然是不少人会有看法的。
但是朱可夫显然不这么想,抑或是说他的指挥能力还达不到这种程度。在外国人眼中,战争最终的目的是取得胜利,任何理由都需要为胜利开道。
特别是当时被德国的闪击战打得措手不及,差点受了亡国之辱的苏联,眼中更是什么也看不到了,唯有胜利二字能够洗刷他们的奇耻大辱。所以说当时的朱可夫才会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不顾一切采用了人海战术。
不过朱可夫的战术指挥确实非常不灵活,甚至可以说是已经到了死板的程度。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同样有将才之称的德军将领曼斯坦因,他就是一个战术天才,即使只有极少数的兵力和极狭隘的作战空间,他也能将各种战术运用到了极致,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
比起曼斯坦因这种在战场上航灵活变通的天才将领,朱可夫的打法都是大同小异,就是用更多的军队加上更好的装备,去打敌军那些人数较少装备又较弱的军队。
在大多数战役中,他都会集中所有的力量,以压倒性的优势直接打得对方哑口无言。说白了,还是人多力量大那一套。
这也一直被誉为朱可夫的作战风格,从来不考虑士兵伤亡情况,不计一切代价取得战争的胜利。
事实证明,这种方法虽然很笨,但确实是有用的。毕竟当时苏联的人口有将近1.6亿,而二战时期德国的人口撑死了也就8千万。
能赢下战争,守住了苏联不被进犯,在指挥中也不出现巨大的失误,朱可夫也算是一名合格的指挥官了。毕竟比起很多拥有军队上压倒性的优势也依然没有取得胜利的将军们,朱可夫也算是成功了。
只是连苏联的将军都会偶尔吐槽一下朱可夫,只要没有大量的军队他就不敢开战,不会打、也打不赢。
三、优秀指挥员缺失、苏联士兵战斗力远低于德国士兵除开掉本身朱可夫的指挥方式,爱好人多力量大这一口之外,苏联的军队每次战死的士兵比敌人还多,还跟苏联缺乏人才指挥官有关。
二战初期的指挥官死亡率太高了,刚开始大家还没有太多经验,在战场上惨死的几率就很高。所以只能从没有历练过几次战场的新兵中提拔出指挥作战员,矮子里面拔将军,效果可想而知。
苏联的很多指挥作战员都是临时提拔的,自然比不上德国已经身经百战、且有备而来的优秀将领。所以苏联的指挥员一遇到大规模的兵团作战,心里也是没有底的。
当时苏联整体面临的局面就是如此,整体战死的士兵就是要比敌人还要多上很多,也并不只是朱可夫指挥的战役才会面临这样的局面。
而且当时苏联还一直投入在工业生产中,从二战爆发后,苏联生产的战斗机就超过了13万架,坦克生产也超过了10万辆,火炮和迫击炮等有82万门。
这样惊人的数据导致了苏联在士兵训练方面是缺乏的,毕竟总有源源不断的战斗机和坦克运往战场,谁还会去注意关于士兵的训练呢?牺牲掉一个士兵,背后还有千千万万的苏维埃子民站出来,所以这样的人海战术也就持续了整个苏德战争了。
德国的曼斯坦因在当时只用了两个集团军的力量,就跟苏联的百万大军打了一年多。这是因为德国注重培养士兵的战斗素质,而苏维埃在这一方面是非常欠缺的,如果不是苏维埃的士兵战斗力远远比不上德国的军队,也不会造成这么大的死伤数了。
据统计,苏联军队死亡超过万士兵,而且还有将近1千万的苏维埃平民百姓死于战乱。
特别是在二战后期,大家都打到山穷水尽的程度,苏联更是开始大肆招募新兵蛋子,这种上一个死一个的情况不在少数。当时的德国军队靠的并不只是闪电战和精良装备,还有士兵们以一当十的基本战斗素质。
当时德国闪击法国的时候,作为老牌军事强国法国也被打得节节败退,在一个月内损失了两百万士兵的力量。
朱可夫指挥下的战役自然也是要面临这种状况的,所以每次战死的士兵都比敌军要多得多,也不能全怪朱可夫。毕竟朱可夫的作战风格就是如此,最终也取得了胜利。而且苏联的指挥人才缺失、士兵战斗力又远低于德军,才最终导致了这样的局面产生。
文/小羊
参考资料:《唯“变”能胜,守“僵”则败》,曾星、张龄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