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35智者
智者大师的生平——悟道(二)
净界法师
再往下看:
于是精勤行道,经二七日,诵至药王菩萨本事品,云诸佛同赞,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身心豁然,寂而入定,持因静发。
他在普贤道场修法华三昧的时候,经过了二七十四日,这当中诵到《药王菩萨本事品》,这经文当中有一段说,如果我们如法的修行,这件事情诸佛同赞,是真实的精进,是真实的于法供养如来,念到这段的时候,触动他过去的善根,身心豁然,寂而入定。豁然就是很开通没有障碍的那种样子,开通无障碍的样子,内心当中就寂静而入定。这个时候,持因静发。持指的是陀罗尼,静指的三昧,我们解释一下:
三昧一般解释是定,法华三昧,首楞严王三昧,念佛三昧,偏重在一种止,不管你的所缘境是什么,以佛号为所缘境叫念佛三昧,以《法华经》为所缘境叫法华三昧等等,但是他偏重在止。这个三昧,再用功,就能够从止开发你心中的智慧,就止观双印了,止中有观,这个时候叫陀罗尼。陀罗尼是智慧相应的,它能够对无量无边的法义能摄持不失。所以说,这个陀罗尼因为禅定而发动,所以智者大师在这一次的二七日的精进当中,他得到了陀罗尼,后面会讲到。
思师叹曰:非尔弗证,非我莫识,所入定者,法华三昧前方便也;所发持者,初旋陀罗尼也。纵令文字之师千群万众,寻汝之辩,不可穷矣!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
他入定以后,就把这个禅定的相貌,跟他的上师慧思禅师报告。慧思禅师说,非尔弗证,要不是你的善要跟今生的精进,你不可能在短时间证得这样的境界;从另外一方面说,要不是遇到我,你还不能够明白这个境界。这就是我们讲,下位的不知道上位的境界,你要为人家印证,所以一般的讨论佛法是可以的,但是你要为别人印证,牵扯到果证的时候,那你一定要比他高,你才能为人家印证的,非我莫识。
这以下就是慧思禅师为他印证,说你所成就的定,是法华三昧的前方便,法华三昧当然是根本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意思是,这个时候智者大师还没有得到根本禅,当然后面智者大师又到天台山用功,那就得到根本禅,这个地方他还没有得到根本禅,可能是未到地定,或者欲界定等等。他所发动的这种智慧,叫初旋陀罗尼。这个旋陀罗尼的旋,旋有入空,就是说他那一念心,能够从有相的境界当中悟入到无相的空性,从有的境界把它会归到空性的境界,他这个时候发动的智慧是空,与空性相应的,在空假中三观中,他成就了空观。
纵令文字之师千群万众,寻汝之辩,不可穷矣!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慧思禅师又给他印证了一件事说,一般的文字之师,就是文字上理解佛法的这些人,要跟你辩论是不可能的,你未来在说法人中,最为第一。
古德的法义,都是从他真修实证的内心当中所流露出来的。现在有些学者,他就批评古德,这个古德这个地方解释错了,那个地方解释错了,这个地方解释跟龙树菩萨不合,那个地方解释跟无著菩萨不合,其实这个批评都是不对的。因为古人的修证,方便有多门,在开显方便法门的时候,容许有无量无边的法门,但是只要一个法门它落实到实践所成就的那个道,那种智慧的理解,那种意趣,是无差别的。
就是说,我们刚开始去理解道理,是文以载道,假借祖师的法语,文字的引导,让我们明白空性的道理。什么是空呢?哦,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空的理解就是一切法要假借因缘生,离开了因缘这个法就不存在。说我们这个生命体,这个色身,怎么会有色身呢?是因为有因缘,有业力的因缘,这个业力结束了,这个色身就消失掉了,所以安立作空,因为它无自性。
我们刚开始明白道理是假借文字的引导,文以载道,但是一个修证的修行人,他成就了道以后,他能够从他的道当中开展出很多的文字,他有这种力量。从文字趋向于道,他能够从道当中表现出很多很多文字,而每个文字都是随顺于道的,你照着他的文字走,都可以趋向于道。他有无量无边的辩才,而他所说的话,虽然在文字上,跟佛陀的经典不符合,但是他的意趣义理一定是相随顺的,这点我们应该明白。
所以说我们不能完全根据现代的学者,咬住这个文字相来批评古德,这都是不对的,因为古德深解意趣,智者大师九旬谈妙,他解释这个妙字能够讲九十天,讲佛法妙、众生法妙、心法妙,又把这个三法当中又开出了迹门十妙、本门十妙,他能够从他觉悟的道理当中开展很多的法门,这是他悟道所发展出来的功德。
——净界法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3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