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禅风因持戒而自重,因忠恕而慈悲
白癜风的专科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31225/4316562.html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在《论语·学而》之中,先贤孔子曾提及过,关于君子修身,增持威仪的话。这段话是说,君子如不能持身自重,那么是会减损其威仪,毁败其致学功德的。仁人君子以忠恕、信义为原则,勿要以为同仁师友中,只有自己最为出众。如犯下过失,当直面改过。00.明代高僧蕅益智旭大师,依据佛法义理,对孔子的教诲,进行了点睛之论。藕益大师看来,孔子这番话,可以依据佛理,作以下几点的发微:其一,修行之人何以自重;其二,修行之人如何树立威仪;其三,修行之人如何保持功德不退;以及,修行之人的忠、信之德,要如何实践,以及犯有过失之后,应该怎样去悔过。01.佛子的自重,源于自身对圣贤、尊宿的敬意。所谓圣贤、尊宿,是上至如来、菩萨,以及古德高僧。这些尊者,皆是能断我执,不著烦恼的大成就者。而自性真如,也就是佛性,是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的,吾人虽然是凡夫,但需以圣贤尊宿为正念,所正念的对境,是其证入无我智境的般若功德,及其法身不灭,悲心常住的大悲观照。02.佛子的威仪,源于能持净戒的行持。持戒的意义,在于守护自心,不为烦恼客尘所染污。戒律能够遮止诸恶,佛子在持净戒的同时,不仅遮止了触犯恶念的可能,同时也避免了他人因自己的恶念恶行所恼害。因此持戒本身,具有自利利他的功德。《瑜伽师地论》中,将持戒清净的佛子,比作如熏香一般美好的存在。香,以燃烧自身,施芳香于他人,持戒清净者,亦复如是。03.佛子谨护所修功德不退失、毁败,是为“学固”。由于吾人尚为凡夫,因此会有功德退堕的可能,比如嗔恨、贪念之心一起,所修功德即付之一炬。因此要常作如是思惟,未能积修的福德,应努力积修;已经积修的功德,要保谨护不退。信愿、慈悲、智慧、持戒是长养功德善根的保证,而无常故苦、无常故空等正念,是佛子应时常思惟的,不懂得思惟诸苦,不能正念无常,不能够用心制怒,那么修行也就成了世俗生活的标榜和人设,所修功德,难免要退失。忠,需要佛子直心正念真如,如前所述,佛子能够正念无常、苦、空等义理,皆是与真如相应。信,需要佛子信愿持正,确知自身必能入佛知见,了生脱死。大凡具有悲心,能持戒自重的佛子,皆以谦卑无我的智境为初心。古德曾言,放眼世间,处处皆是佛菩萨,唯我一人是凡夫,能够如此思惟之人,显然是放下了自我的幻相,不被虚妄的面子所折辱。能够参悟自我的幻相,明识无我可得的意趣,那么既然以往曾犯下过失,就当净忏己过,不再毁犯。忏悔,也是因大悲心而成就。静思己过,既是对自身的改过,也是对他人的呵护和不侵犯。——文献参考:蕅益智旭《论语点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片单4部关于时空穿越的科幻电影 下一篇文章: 阿弥陀经或可如是增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25.html